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浅析新的视觉艺术模式3D电影的崛起论文

信息 时间:2014-04-14

【www.haohaowg.com--信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理念、思维方式、娱乐追求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感官消费、视觉刺激与异形追求成为当前电影业创新发展的最大特征。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滥觞于1839年的3D技术再一次引爆了人们的感官神经,不仅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促就了一种新的电影美学价值,使电影的视觉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3D电影的基本特征分析

  3D电影,也称为立体电影,是将两种影像进行重合,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之后,便会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从影视美学的角度来说,3D电影与传统的黑白电影、彩色电影同属于一个艺术门类,然而在美学特征上更加鲜明、优越和富有感觉刺激性。

  (一)拟真性的视听觉虚拟体验

  众所周知,传统的黑白电影和彩色电影主要是在二维平面上构建具有景观深度的三维视听觉效果,因此,往往会避免与拍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而是采用斜侧角的方式进行拍摄,从而使影像空间形成一定的纵深感。然而,这种电影毕竟是在二维空间中创作出来的,观众需要离银幕十米之外才能产生有限的立体视觉体验,因此,由斜侧角的拍摄方式所创造的立体感是无法与3D电影相媲美的。

  3D电影采用了正面角度的大景深和多声道立体声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电影二维平面中的立体构成理念。其产生的三维立体感突破了银幕限制,真正将银幕之内的画面空间延伸到了银幕之外,甚至是延伸到了观众的面前和身体周围,从而使整部电影画面中人物、景物的空间位置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和立体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3D电影只有通过正面的角度才能获得立体的视觉效果。根据透视原理,纵深越大,前景也就越大,同时离观众越近,而后景也就越小,同时离观众也就越远,但两个层次的景观效果都是非常清晰的,空间位置非常明显,由此形成强烈的立体效果,给广大观众带来一种拟真性的视听觉虚拟体验。除了大景深的电影镜头设计之外,随着环绕立体声的出现,3D电影还充分运用了多声道立体声的方式模拟视觉空间纵深,从而在听觉上极大地增强了观众拟真性的视觉虚拟体验。双管齐下,使3D电影实现了拟真性与立体性同步发展的技术突破。

  (二)观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性行为模式

  与传统的黑白电影或者是彩色电影强调“叙事”的重要性相比,3D电影除了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冲突性之外,同时也非常重视立体成像效果,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升其在观看电影时的投入程度,甚至为了营造这种身临其境的、拟真性的视听觉虚拟体验,而不惜破坏叙事结构和镜头设计。事实上,这也是与观众之间进行的一种心理、视觉沟通的过程,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高观众对电影作品的兴趣感和投入程度。比如,我们在电影院观看3D电影的时候,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传统电影很少使用的镜头画面,比如某一物体突然迎面而来、电影角色与镜头的对话,等等。在3D技术的支撑下,这种画面设计往往会使观众神经紧绷甚至是带来措手不及的行为反应等。因此,从传统叙事美学的角度来说,3D电影打破了单纯的离奇曲折、高潮冲突式的叙事模式,而是更加强调观众在电影画面中的参与性、“围观性”甚至是主体性的角色呈现,也即是充分考虑到观众在画面中的“存在感”。这便是3D电影的互动性所在,使观众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在不久的未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观众会根据自己的设想或者是主观意愿,直接参与3D电影故事情节的营造,比如控制电影中人物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动作等,从而更进一步强化3D电影的沟通性与互动性效果。

  二、3D电影所带来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着名电影理论家倪震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合成影像技术不但使创作者拥有自由处理运动速度、空间关系、明暗对比的能力,甚至也掌握着对人物表情和形貌的控制手段,从而使电影创作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在此情境下,电影美学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位置、内涵和使命。”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笔者认为3D电影所带来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展现了技术美学的崇高和伟大

  针对技术美学的概念,李泽厚先生在《论技术美学》中认为:“技术的特性就在于符合规律的、有目的的运用,技术越成熟也就越能够解决规律性与目的性之间的对峙,从而实现自由的形式和美的境界。”电影媒体是通过虚拟影像的方式来再现现实,因此,虚拟性与现实性之间的统一和对峙一直都是电影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数年来电影技术总的追求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3D电影的出现正是顺应了电影技术总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了电影的拟真性美,更大程度上缓和了虚拟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对峙,因此,3D电影的出现充分展现了技术美学的崇高和伟大。除了在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方面充分展现技术美学价值之外,李泽厚先生还提出:“电影的技术美学不仅仅体现在视觉欣赏方面,而且还能让观众从中深刻地体会到社会巨大的进步力量和人类强烈的目的性。更确切地说,这种技术进步所呈现出的社会力量极大地符合了对象的规律性,这就是技术美的体现和真正价值所在。”

  总体来说,3D电影的技术美学价值既建立在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特殊的视听觉效果,同时也体现在技术进步所展现的人类社会合规律性的巨大力量和顽强生命力。两方面相互依存,在共同进步中体现了3D电影甚至是人类社会对技术美学的展现和追求。

  (二)充分体现了电影文艺美学的视觉消费趋势

  文艺美学主要研究各种文学艺术活动特殊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以及美学追求等。3D电影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和对“美”的追求意识。其文艺美学价值就在于极大地符合了当前我国电影艺术的文化转型趋势,展现并推动了视觉消费逐渐成为电影美学的核心特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人的需求、观念、审美在电影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具体来说,电影领域的视觉消费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满足人们娱乐性、好奇性、学习性的心理需求,比如以动态的、直观的图像挑战了其他诸多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信息主体,既提供了一种更加生动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使人们更直观、全面、系统地了解目标对象。二是能够给人们带来不断的视觉奇观,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比如暴力、战争、色情等;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更高品质或者是更高水平的电影作品,由此来产生特殊的视觉奇观。

  当前,伴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升级,3D电影则赋予了视觉消费以新的美学价值和美学内涵。首先,3D电影通过拟真化的三维立体效果极大地突破了传统黑白、彩色电影所呈现出的立体模式,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电影消费需求。其次,由3D电影所带来的视觉刺激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电影作品的消费欲望,尤其是对更大程度的拟真化的视觉刺激或者是视觉奇观的追求,使传统的叙事奇观与当前的视觉奇观进行了完美融合。除此之外,正如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文化工业用自觉遵从来替代大众的觉悟能力。事实上,3D电影的出现极大地提升观众在电影创作、欣赏、解读过程中的主体性,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主体性将不断地得到强化,从而使广大观众从被动的接受、自觉的遵从转变为主动的解读。这是3D电影文艺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内容。

  (三)3D电影在经济美学层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经济美学立足于当前社会经济、科技、产业的发展,研究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美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这种规律也正是符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高度和谐的境界。3D电影的经济美学价值就在于它所创造的拟真的三维立体效果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视听需要,而且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效果,以先进的技术优势结合巨额的资金投入,打败诸多传统电影作品,最终换取极高的票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3D电影所带来的高额收入为后续技术的进步和推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护并推动了新电影样式的成长和壮大,从而实现整个电影产业结构的优化,带来社会文化工业的良性发展,这正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发展的一种最好展现。正如上文所说的,3D电影的出现极大地提升观众在电影创作、欣赏、解读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使广大观众从被动的接受、自觉的遵从转变为主动的解读。

  三、3D电影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发展的反思和警示

  从电影作品“技术”与“内容”两方面的关系来说,前者指向的是观众的视觉,而后者关注的是观众的内心,无论视觉如何美轮美奂或者是给人们带来怎样刺激的视听觉体验,其最终都必须回归到对观众内心情感、观念、思想的关注。

  正如上文所说,目前3D电影作品主要关注的是技术层面革新给观众带来的崭新的视听觉体验,甚至为了创作特殊的镜头画面不惜降低对故事内容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一种“技术至上”的发展理念。另外,在观看3D电影的过程中,很多观众单纯地寻求视听觉刺激,这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改变了自身对电影作品的审美追求、价值评价甚至是思维观念、信息接受习惯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媒体发展水平并不相符,使广大民众面临着对信息接受方式的高追求与我国媒体低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3D电影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革新的问题,比如3D眼镜的处理、影院放映系统的升级、3D效果的低下以及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和交流性不足等问题,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的速度。

  总体来说,要想真正实现3D电影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发展,一方面合理处理“技术”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注重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提升其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解决3D电影普及与推广过程中的一系列附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其长久、稳定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jiaoan/106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