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沙雕是什么意思]沙雕艺术教育及心理疏导论文

搞笑语句 时间:2015-06-22

【www.haohaowg.com--搞笑语句】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着重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沙雕艺术,它源于户外大型沙雕艺术,但又与这一艺术有区别,本课题主要研究怎样落实课改精神,利用沙雕这一地方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净化心灵,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1.课题的背景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5月,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些重大的决定和历史性会议都把基础教育改革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把推进素质教育和进行课程改革作为当务之急。

  近20年来,我国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发展迅猛,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也蓬勃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很多学者都认识到,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而且还要关心他们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2002年春,我校专门组织了由各有关学科教师参加的新课改研讨会,会上,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辅助开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我们根据学校当时的情况决定选择力所能及的项目。

  20多年前的美国人格雷·柯克(Gerry. Kirk),凭着对童年玩沙情景的美好回忆和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在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下,将一种近乎游戏的东西发展成了一门在世界范围迅速推广的大型户外现代艺术──沙雕艺术。沙雕是以沙和水为材料,集堆、挖、雕、掏等多项艺术技巧和制作者的艺术想象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立体视觉艺术形式。许多人在童年时都玩过沙子,而作为现代艺术形式的沙雕,从一开始就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气息和审美追求,被公认为是一种时尚、健康、运动、激情的大众文化项目。沙雕艺术的主要特点一是它不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的自然属性,二是它广泛的人员认可基础。又因它集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亲和性和参与性为一体,吸引着世界各国众多的参与者和爱好者,被誉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艺术雕塑”。

  美国著名分析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在洛温菲尔德“游戏王国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荣格分析心理学和东方文化,于上世纪60年代创立了整合性的沙盘游戏治疗体系。沙盘游戏被称之为“心灵的花园”,心理分析的无意识、象征性和感应心法都在其中有充分的体现,而移情与共情,以及心理分析之诸多治愈因素,也都可以在沙盘游戏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课题的提出

  沙雕教学中有两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是初一有名女同学,坚持认为沙中有毛毛虫而不愿玩沙,但即使是活动课她又总是默默地走进沙雕课堂,专注地看着别人玩沙而从不参加别的活动;二是个别同学在沙雕学习中有时会无任何原因地对着已堆好的沙堆和作品猛砸猛戳,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不知道,就是觉着很快活”。两种现象我们虽然不能判定有心理问题,但前者接受不正确的教育误导所造成的影响和后者特定环境下诱发的情绪宣泄却是显而易见。为此,我们在沙雕教学中增设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课题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沙雕教学的心理疏导作用研究。

  三、实践假说及理论依据

  1.实践假说

  引领学生去感受、体验、呼吸自然,亲身触摸、认识、了解沙子的特性,以沙为友,在堆沙、扒沙、掏沙、雕沙之中嬉戏玩耍,以即兴式的创作,将内在心灵的图像转换成三度空间的有趣作品,以忘却烦恼,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净化心灵,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

  2.理论依据

  (1)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艺术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平衡,防治心理疾病,艺术是一种消除精神上的不良体验,使人获得放松,修身养性的健身活动。如果说青少年的基本素质是其身心素质,那么心理素质的培育就是一个中心环节。青少年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健康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能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情绪愉悦,富有爱心,积极实现目标,才能有健康的行为能力,更有条件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大部分行为动机来源于潜意识,生活中的痛苦经验被压抑在潜意识层,在意识层面表现出无法忍受的焦虑。艺术活动过程是一种潜意识的流露过程,辅导者可以通过艺术活动掌握当事者的潜意识,并进而进行心理疏导。

  (3)“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科学的课程设计安排,保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为最终实现童年时无功利的兴趣喜好到有目的、有理想的兴趣学习的心理转换营造宽松氛围。

  (4)美术教学的课程直接决定着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便要构建好美术教学的课程体系,“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理论研究目标

  (1)探究沙雕艺术教育教学的一般理论,包括沙雕艺术教育教学的方法论;沙雕艺术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的关系。

  (2) 探究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人格)的关系,特别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

  (3) 探索沙雕艺术在不同群体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

  2.实践研究目标

  (1)尝试沙雕制作的工具、材料和过程,学习沙雕作品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着眼于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 涌现一批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沙雕艺术教育教学的方法,具备教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落实课改精神,利用地方资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沙雕艺术的心理疏导及辅助健康教育功能的研究。

  4.沙雕艺术在不同年龄条件(纵向比较研究)、不同环境条件(横向比较研究)、不同整合方法(交叉比较研究)情况下不同认知能力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本课题意在对沙雕艺术的作用、功能和方法做深入研究,由于沙雕艺术引入教学还只是一种尝试,还处在小范围的试验阶段,因此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实效性受到一定的局限,但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一边学习一边研究,研究的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归纳法等,实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本课题研究对象主要为我校2003年起始的初一、二两个年级11个班全体学生,还有作为对比研究的市十九中学2003年起始的初一年级3个班和市狮子山小学部分班级,这其中有特长班的学生、有普通班的学生,有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有家庭条件很差的学生,旨在尽可能的使研究全面性、科学性。

  3.参研人员有专职美术教师,有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年的校医,有对此项研究严格把关的校教务部门和市教科所专家,大家同心协力,查资料、请专家、对多学科研究力量进行整合,形成了组织严密、井然有序、到位精良的喜人格局。

  课题研究完成了以下两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02年3月—2003年6月)

  (1)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设立子课题,探寻心理疏导的可研究性。

  (2)先期教学研究以及所需资料的准备,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

  (3)针对性的教学,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初始认识,为后续研究找到切入点和参照坐标。

  2.课题实施阶段(2003年7月—2004年7月)

  (1)准备实施,成立沙雕艺术研究的课题组;

  (2)教学实施;

  A、整合美术课堂教学,做到了每学期每班主渠道沙雕教学课时数不少于2节;

  B、开展特长教学,利用课外活动、周末等开展兴趣班,进行沙雕兴趣特长教学;

  C、沙雕整合课展示,玩沙是孩子的天性,以玩沙活动为主题,整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开设跨学科沙雕教学整合课的实验并适时进行展示。

  D、注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尤其是问题的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课题教学问卷:中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沙雕艺术学习后对沙雕的再认识;

  (4)阶段成果展示:举办沙雕大赛,成例学生作品的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及分析

  (一)成果形式

  三年来,少儿沙雕活动室努力探索艺术教学新路,积极开展有益的沙雕活动,为构建和丰富沙雕艺术引入教学的理论体系,完善美术教育教学,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1.我们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的宗旨,注意多方收集信息,探索沙雕艺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先后开设各种形式的沙雕教学课达300多节,并尝试为少年宫举办暑期少儿兴趣班,利用周末为周边小学开设辅导班等,近千余名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子在这里玩得是“乐不思蜀”。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经验,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信心,为沙雕艺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继2002年5月我们在芜湖市首届科技节期间成功举办了沙雕大赛以来,我校沙雕艺术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4年3月我们向周边小学发出的沙雕大赛邀请得到了积极的回应,5月31日成功的举办了“芜湖八中第二届沙雕创新(邀请)大赛”,用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形式,充实了新课程改革的人文内涵,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3.2003 年以来,八中沙雕艺术活动室在省市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加强教学研究,先后在市十九中学和狮子山小学实验创设成功了适宜不同要求、不同条件、不同年龄的课堂教学呈现形式,基本满足了各年龄群体的教育教学要求,为沙雕艺术在我市的全面推广做好了准备;

  4.解决了沙雕作品难以保存的问题,使我们的沙雕教学迈上了一个实质性的台阶,并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实施原则等方面对沙雕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教学认知理念;

  5.以沙雕艺术与美术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沙雕艺术的教育教学探究”和“初中艺术课程资源(沙雕)的开发利用研究”分别获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和省重点项目研究课题,目前正在顺利的研究过程之中,预计2006年9月结题;

  6.以沙雕艺术为题材的一批论文、研究报告、故事、电子报刊设计等分别在省、市甚至国家获奖,胡旭东老师的《沙雕艺术教学》单元设计已在 “中国美术教育” 2005年2期中登载。

  (二)成果分析

  1.创新意识培养是沙雕引入教学的最大收获

  新的教学观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可见创造力在未来人教育上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已认识到,创造力的核心不是高智商,而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沙雕艺术的创新意识培养主要表现在:(1)沙雕艺术的入门技法简单,简化了学生技法学习的程序,能够迅速将学生导入到想象创造的过程中;(2)沙雕艺术以即兴式的发挥为特点,更能够在一种无拘束的情感支配下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才智;(3)沙雕艺术迎合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激情。下面两道课后问卷题,半数以上学生的回答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方向──能自由的雕塑创造,就是一个证明

  附:表一

  沙雕教学课后学生问卷调查部分答题:

  玩沙活动中学生们最拿手的是堆沙丘和扒沙坑,即兴的创造激情使学生非理性状态下的无意识心理诸因素自由变换,能迅速将沙丘沙坑幻化成心灵的城堡、山川、动物,将现实经验和知识概念重新组合成许多逻辑思维不能具有的新的认识和思维方法,如学生作品“龟山”就是由小沙堆想到“驼背”并进而将这种联想转移到沙雕创作中而产生的无穷乐趣的艺术作品。

  概括能力和创新意识往往相辅相成,沙雕艺术的造型伸展局限决定了沙雕艺术概括性的表现技巧,局限性的困难能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涌动,学生在想象、体会、动手的过程中尝试变通的艺术技巧,概括的去把握形象,从而使 “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沙丘堆多大、沙坑怎么扒,大沙坑作为空间环境,小沙坑能否运用于造型的局部刻画,以及造型的大小、形状、边缘处理、空间位置、寓意和象征等等,都是学生在学习中将要面对和设法解决的问题。

  针对新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引发学生无限遐想为目标,尽可能以不附加主题和条件来帮助和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面对可以变换无穷的沙子,学生的探知欲和创作欲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沙子掌握在学生手里,有如建筑设计师掌握着成千上万的建筑材料,有如绘画大师调色盘中五彩缤纷的颜色,有如军事指挥家眼中排兵布阵的沙盘,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执着涌动着学生无限的创造生机。

  2.为健康教育创设了理想的艺术活动场所

  有位初一的女同学在回答“沙雕课上还想了些什么”时这样写到:“想了所恨的人,就用沙子堆成一座山,然后一举把它给打倒,然后再捏它,拿它出气,……然后心情就好一些了”。沙雕课能“化干戈为玉帛”,这是我们在两年多的沙雕教学中逐渐认识到的特有功能,我们发现,沙雕艺术能有利于当事者的心理平衡,有利于当事者的心理健康。

  初一有个小男孩,进校就表现出了对沙雕特浓厚的兴趣,几乎到了忘记一切的地步,但反映在学习上却是“典型的差生”,而且语言表达困难,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刚开始我们经常给以特殊照顾,哪怕是下课的十来分钟也尽可能的让他玩个尽兴,但渐渐的我们发现,他的这种反映在沙雕上的特殊喜好其实是人际交往上的一种逃避,他越来越不愿(无法)与同学相处,他希望躲在老师这棵大树下自由的幻想着自己的未来。我们通过停止他的课间玩沙,活动课上必须与同学协作完成一件作品等方法调整他的心态,并与他的班主任联系,多方鼓励甚至“逼迫”他与同学交往,去年五月的全校沙雕大赛上我们终于看到了由他作主雕手的协作小组捧回了沙雕作品三等奖。

  与人合作时以“我”为中心,总要求别人为自己服务,与人交往时以“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别人都要围着自己转,这是当今学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甚至发展到了不会交往、不愿交往、惧怕交往的地步。

  以下一组数据能部分的反映现代学生以“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态度。

  附:表二

  沙雕教学课后学生问卷调查部分答题:

  针对部分学生集体主义意识较差、合作困难等特点,我们通过在沙雕教学中设立主雕手和辅雕手来构建教学中的优化格局,变换教学方式,改变过去的个人学习为小组协作式学习、无竞争的独立学习为有竞争的团队式学习,以达到既培养集体意识,又展示个人才华的目的,让沙雕艺术的魅力在协作与竞争、成功与失败之中得以最大的体现。

  就中学生仍然惧怕沙子中有毛毛虫这一问题,我们在问卷中增设了“你相信沙中有毛毛虫吗”的选题,结果有16%的同学回答了“相信”或“怕”或“让其他同学先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虽然相信或害怕沙中有毛毛虫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回答“喜欢”或“还要玩”的同学仍然达到96.21%。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同学仍要走进沙雕课堂并在课后高兴地回答“喜欢”呢?还是在问卷中,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这样告诉我们:“沙雕课上我什么都没(想),已经达到了望(忘)我境介(界),学习上的压力和不快的事都望(忘)了,只知道这些沙子和工具”;“喜欢玩沙的原因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兴奋,解决了心里存在的负担和抑郁等,使我能更好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我想我以后还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来上沙雕课,在(用)手摸着沙,头脑飞快的闪过一个个图象,连沙堆都被我摸平了,我还没回过神来,入迷了……”

  因为快乐而忘了烦恼,又因为忘了烦恼而高兴快乐,学生们的想法就这么单纯,要求就是这么简单。我们欣喜的看到,那名怕沙中有毛毛虫的女学生在沙雕艺术的魅力感召下,在同学们“忘乎所以”的沙雕学习鼓励下,由尝试着借助工具到最终双手捧沙,一点点的克服了胆怯心理,融进了热火朝天的沙雕学习之中。

  教学中,我们通过添加环境音乐、亲身手捧泥沙演示、鼓励学生大胆去表现等方法强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以诱发忘我的追求来达到发展学生的健康情感能力,学生们在亲近泥沙、亲近自然、满身泥污的过程中换得心里的宁静,在艺术美、自然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感染下健全了审美心理结构,获得审美快感,在动手动脑、脑体并用的艺术特有功能作用下健全了体魄、缓解了心理压力、促进了心理健康。可以说,沙雕艺术为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活动场地。

  3.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什么样的内容和方法充实校园文化,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必须尊重学生个性要求,必须符合对未来人培养的发展观念。沙雕艺术极大的满足了学生求趣求异心理,为学生课余生活提供多彩的物质保证。一听说玩沙雕,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一听说要举行沙雕大塞,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我们通过开设沙雕艺术辅导,组织沙雕大赛,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的课余时间有可去的地方、可玩的活动,我们用先进的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抵制不良诱因的侵害,为学生逐渐步入人格自我塑造的良性轨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

  沙雕艺术引入教学,首先是教学的需要,它改变以往单一课堂教学的模式,在方法、种类、空间、时间以及系统整合等方面对美术进行了拓展。具体表现在:(1)增加可供教学的种类,丰富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内容,接受更多的文化形式;(2)改变教学形式,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通过组织比赛、课内课外辅导、游戏活动等,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增强竞争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3)解决平面空间中的形象模糊问题,让学生在更逼真更直观的立体空间当中把握形象,并反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空间中的形象处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4)变课堂教学为课上课下、室内室外的复合教学,增加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生动性。

  沙雕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本身无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联想,更在于其易于接受的直观表达方式和广泛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沙雕,创造想象中的形象,产生无尽的遐想,体味其中的乐趣;通过欣赏沙雕作品,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情感和审美习惯,提高对艺术文化地位和作用的了解,分清沙雕艺术与其它形式艺术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了学生自己的个性。

  七、问题讨论

  沙雕作为一门户外艺术,能否引入中学美术教学,它将为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带来哪些积极现实的意义?沙雕艺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沙雕艺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等,都是我们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1.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主体与客体的不断互动推动主体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客体的不断更新改造。将沙雕艺术引入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探索式学习探索式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的发展要求美术知识的传授兼顾美术教育者的知识更新和美术载体的形式不断丰富完善。曾经有个学生因不能保证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而被教师“请出”教室,问他为什么在沙雕课中表现出的认真和积极在其他课堂上却不能,他说“沙雕好玩有趣,沙雕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玩”是学生自主接受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动机,也应是教师加以研究和利用的切入点。怎样诱发引导学生的原动机,使他们形成积极学习的良好品行,是沙雕引入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2.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过一次有将征答活动,编辑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了四个最佳答案,其中“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就被认为是“最快乐的人”。03年暑期我们为市少年宫举办的一期少儿沙雕辅导班遇到这样一件事:楼上学外语的一群孩子吵着闹着也要玩沙雕,家长不同意,其中一位母亲一边拽着孩子一边说:这有什么好玩的,妈妈小时侯没地方去就在外边玩沙子,下午妈再给你报一门绘画。孩子不同意,结果还是偷着与沙雕班的孩子在一起玩了两次才算了事。我们无权指责家长的选择,也没有必要在此议论家长们的认识,但职业的习惯使我们不能不在心里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自己小时侯喜欢玩的现在却不让孩子玩,为什么孩子不能有自己的喜好?

  好在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社会的发展呼唤新的“课程标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认为,美术课程应具备人文性质,是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一门课业。那么沙雕是什么,沙雕是未来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艺术媒材吗?

  2005年7月4日于芜湖市第八中学

  【参考资料】

  (1)钟启泉等编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陆明德等编著《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赵跃庆“美术教育离创造力的培养有多远”《中国美术教育》2002.6

  (4)台北市万方高级中学余坤城等编写(艺术与人文)领域单元活动设计《沙雕的艺术创作》

  (5)姚鑫山编著《个别心理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jingdianyuju/1146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