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做命运的强者]强做强者的艺术论文

艺术论文 时间:2014-07-22

【www.haohaowg.com--艺术论文】

  【摘要】对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成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但基本笼罩在"阶级"的阴影下。阿Q的研究应摆脱政治话语,忠于文本。阿Q是何身份并不影响精神胜利法的心理普适性,其成因离不开人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精神胜利法 普适性 心理机制

  对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成因,以往论者有多种论述。代表性的观点有: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说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受到近代中国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毒害而形成的;以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证明,中国小农经济生产是产生精神胜利法的温床;从阿Q的身份出发,结合农民反抗地主斗争的失败,认为农民阶级本身的弱点及现实带来的重压是其成因。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观点基本上都有着阶级性。

  对一部伟大作品的阐释,研究者必然有自己的理解,但有一点是研究者所必须共同遵从的,那就是严格的忠于作品的客观事实,也就是要忠于文本。

  上世纪的很多论者认为阿Q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胜利法,并非农民阶层的思想特征,倒是封建统治阶级愚民的产物,前者只是受了后者的毒害。不错,统治阶级竭力愚民,但阿Q的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却未必是他们制造出来的。否则存在于统治阶级自己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是谁制造出来的?

  鲁迅在《说"面子"》一文中就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文中讲了一个故事,清朝时候,总理衙门的大官们禁不住洋人的威吓,对他们的要求满口答应,但从边门送洋人出来。认为不给洋人走正门,就是洋人没面子,洋人既然没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这不是清朝统治者地地道道的精神胜利法吗?由此看来精神胜利法是每种人在某种际遇下都有可能运用的一种方法,说它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毒害了阿Q等,明显与事实不符。

  阿Q是何身份并不影响精神胜利法的普适性,因此在探究阿Q精神的成因时,也不应只从农民的身份人手。可以从人的心理的角度分析,勃兰兑斯的见解:"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的历史。"人们也称文学为人学,把这看成人的生命精神的体验,而事实上,人的心理具有普适性。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是不是就是熊修雨所说的"一种由人格分裂导致的双重性格"呢?所谓"人格分裂"是指人在遭受重大打击后,精神得不到疏解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疾病。而阿Q的性格虽然有矛盾性,但他总是能很好的自我安慰,很快的遗忘所遭受的打击,他如何"人格分裂"?而且,凡人的性格均有其矛盾性,矛盾是人的性格的本质特征,也正因为鲁迅写出了阿Q性格中的矛盾,才能更好的体现阿Q的精神胜利法,因为阿Q无论采取何种立场,都是正确的,无往而不胜的,所以正如鲁迅所说的阿Q的"人格恐怕也不是两个".

  那么,到底因何产生精神胜利法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处于劣势的人在失败后会因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丧失以及失败感的增加而产生焦虑。于是为了掩盖败绩,维护面子以及消除焦虑,人类的自x本能和自我防御机能便产生作用,人类进行自欺自x,产生了强做强者的"艺术"——精神胜利法。

  根据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这种自x和自我防御具体表现为:文饰,即曲解事实,自我解嘲;升华,把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化为高尚的举动;补偿,转移目标,以求得补偿;投射,把一种坏的事物排除自身之外并加诸别人身上;反向,如很有些自卑,但深恐被人发现,于是时时炫耀自己;压抑,一种强烈的动机受压抑后转入潜意识,日后通过别的途径爆发出来。阿Q的防御机制他自己并不能很清晰的认识到,而且常常有"妈妈的"成分,但是,常常处于劣势的他不能不活,于是精神胜利法终于成为他的行为方式,精神的慰安成了他存活的哲学。

  当然,这"劣势"是相对而言,可以用"实力政策"来解释。阿Q是实力政策的遵循者,他总是"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遗憾的是胜利的次数太少,吃亏的次数太多。与闲人的打架每每"在形式上打败",又成为王胡的手下败将,与小D的龙虎x也只是平局,仅仅在小尼姑面前属于冠军。便是这冠军也有缺陷,小尼姑的那句"这断子绝孙的阿Q",实在是命中要害。"天有十日,人有十等",阿Q应属于最末一等的"台"."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然而阿Q还是光棍一条,没有更卑弱的妻、子供他奴役。偏偏阿Q"又很自尊",而且"更自负",于是面临失败,他不得已充分发挥精神胜利法,使他在毫无实力的情况下"以如是等等妙法克服怨敌",强做强者。

  赵太爷亦遵循着"实力政策".当阿Q自称姓赵,原是赵太爷本家时,赵太爷以为有这样的本家大失体统,于是"满脸溅朱",跳过去给了阿Q-个嘴巴:"你那里配姓赵?"这其实实在可笑,人的姓氏乃代代相承而来,关键在于阿Q"是不是"姓赵,哪里存在"配不配"的问题,但此时他的实力远远大于阿Q,于是他蛮横地剥夺了阿Q姓赵的可能性,充分显示了"实力派"的优越感。而当阿Q"中兴",为了购得便宜货,赵太爷反而有求于阿Q,不得不托邹七嫂去寻他。但阿Q似乎有了架子,灯油干了不少,却不见阿Q的人影。这时赵太爷想起了春天订的"条约",其中第三款为"阿Q从此不准踏进赵府的门槛",今天请阿Q上门,赵太爷有自己打嘴巴之嫌——可谓处于劣势了。于是赵太爷解释道,这是不足虑的,"因为这是‘我’去叫他的".这语气何等自尊,重音明确落在"我"上,足以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这何尝不是精神胜利法?然而赵府终究没能从阿Q身上捞到便宜货,秀才对阿Q的漫不经心颇为愤愤,于是从怀疑阿Q的货物来路到要驱逐阿Q"出境",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结怨".在不许阿Q姓赵时,那么大刀阔斧的一记耳光,怎么就不怕结怨?究其根本,今天中兴的阿Q,其实力背景对赵太爷而言,尚深浅难测,他还是小心为上。可见,人们弃置还是运用精神胜利法的分界,在于他是强者还是弱者,换言之,在于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是弱者或处于劣势,又不承认自己的败绩,非要面子不可,那么只能运用精神胜利法这个法宝了。

  总之,凡是贫者在物质匮乏时还要强做富者,弱者在强者面前遭遇败北,还要掩其败绩,强做强者,自然借助精神胜利。也正因为人类的心理是共同的,精神胜利法成了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现象,只是中国的等级文化又使之成为中国的国民性,有了奴隶心理的特殊表现。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lunwen/344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