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餐饮食品安全的风险_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促进计划启动仪式的发言稿

管理论文 时间:2014-03-03

【www.haohaowg.com--管理论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下午好!

  风险交流和社会共治,现在都成了食品安全领域的高频热词,二者结伴出行,更加引人注目,随时随地彰显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这是好事情,好开端,我就接着大家讲的继续讲,不少内容应该是许多专家观点的重复,只能理解为在万事开头难时,不同场合不同发言的重复,也是一种有效的交流。

  两年前的六月间,也就是20**年6月5日,在《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和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汪XX副总理提出食品安全需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之后的《食品安全法》中,“社会共治”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基本原则。关于共治的这一点已经达成广泛共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好办法新思路,可以理解为在新一届政府进行大刀阔斧行政*制改革的背景下,在食品安全领域,小政府大社会,简政放权,培育社会主体活力的决心。

  美国环保署首任署长威廉·卢克希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风险交流这个词。国际通行的食品风险分析框架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三部分组成。关于风险交流,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明确指出,“风险交流是在风险分析全过程中,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企业、学术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就某项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因素和风险认知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风险管理决策的依据。”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顺理成章,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是正确理解风险和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社会共治和风险交流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得益彰的关系。先来看看共治和交流的主体问题,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主体和风险交流的主体是契合一致的,包括生产者,监管者,行业协会、公共媒体、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专家学者、商业保险机构等主体。风险交流先行一步,夯实社会共治的基础,在共识的前提下促进共治,所谓共,是劲往一个方向使,心往一个方向想,充分有效的交流才有可能形成积极的合力,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社会共治背景下的风险交流的重要性,各位在座专家学者都有过精彩论述,在这里不再赘述。今天我重点讲一下,社会共治背景下风险交流面临的挑战。

  首先,毋庸讳言,如前所述,风险交流这个理念,在国外已经发端并实施了快半个世纪了,我们才刚刚起步,虽说有后发优势,但毕竟是刚刚开始。

  从理论层面看,我国关于风险交流的研究状况,依然停留在引进外国研究成果的水平,还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当然,“拿来”是当下进步所必须的重要途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总比闭门造车来得更加快捷有效。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那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从而事半功倍。风险交流的“拿来主义”,我以为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外界联系的一种体现形式,因为拿来的这个风险交流的理念,是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通过“拿来”,了解和跟随了世界食品安全发展的大方向和需求。

  在“拿来”之后如何对这个理论进行本土化的升级创新,这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把拿来的,消化升华成自己的东西,不能总是停留在鹦鹉学舌的层面。现在我们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面临的困境,但缺乏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的理论指导。理论的匮乏必定会带来方法的困惑,不过理论的匮乏是可以在理论工作者的埋头苦学之后迎头赶上的,缺了就补,缺哪补哪。千万里,我在追寻着你,到底你好在哪里?追寻是必须的,好也是达成共识的,但是如何把风险交流落到实处,实现社会共治,通过风险交流解决社会共治的需求,通过社会共治从而解决食品安全,这才是重中之重。

  说到风险交流的理论,常常因为理论两个字,就让人产生望而却步的紧张。但是今天我作为学院派来做这个发言,就还是多说点形而上吧。当风险交流的在场性、不确定性、价值性等特征,以及拿来主义的风险交流理论,和实践中的感知不相契合甚至是相互抵触时,理论无用的认识就是自然而然挡不住的了,紧接着就是实践与理论更加渐行渐远。一方面,可能在实践中对风险交流理论充满敬畏和怀疑,另一方面,面对中国特色纷繁复杂的风险交流的一团乱麻,无能为力,无助与焦虑都会陷入理论匮乏的困境 。其实,无非是有些水土不服,喝上几剂汤药,就有望药到病除。当然,这是对食品安全科研工作者的挑战,也是机遇,把握机会,痛下苦功,纸上谈兵要做足,低头向下看也不含糊,就能化危为机。

  要解决拿来主义水土不服的问题,也要有中国本土化的理论自觉与批判意识,相信我们的理论改造能力,不是停留于简单的生搬硬套上。在理论建筑的同时,洞悉中国的国情,民众的心理,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我们性格的内敛含蓄,交流方式就不能XX为中用,比如说在美国交流的是单纯的科学问题,我们则更需要交流的是情绪,我们交流到位不是事实传达的到位,而是情绪的理顺,感情的认同,只有把理论和具体情况相结合,理论才不是空中楼阁,才能被实施者所接纳,才不会遭到实施者直接或间接的抵制与消解。

  除了理论亟待本土化创新和可操作性的系统化改造之外,风险交流在实践中还需要面对风险的各种本土化挑战。

  在这里我想分析一下,当下中国风险交流过程中,所不得不面对的风险环境的特殊性,也就是过程风险和结构性风险并存的复杂性。当今世界是一个风险社会,中国也不能例外,食品安全当然概莫能外,同时还因为中国特殊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又有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独特困境。食品安全风险的共性是全球皆在,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的个性化交流逻辑的个性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

  比如说,在风险社会的复杂系统中,系统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强,个别要素越来越难以单独抽离出来,换言之,也就难以分离出单一的原因和责任。也就是说,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归因主体,每个人都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因此也就没有原因,出现了所谓普遍的共谋。这样就使得风险交流到最后,只能把问题的出现归咎于系统和体制,这样的风险交流是有效呢,还是无效呢?一定程度的合理运用还是有效的,可以激发出每个系统内的人员,身在其间,无可推诿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风险面前会更加主动地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并且积极参与改革现有的制度。但也可能适得其反,也就是谁都觉得和自己无关,或者觉得丧失希望的无所适从。

  再比如说,诸位都觉察到,或者只是不愿意说出来的一种风险。就是在一些公众和媒体眼中,企业、政府和风险交流专家三位一体,结成的联盟本身在制造食品安全的风险,然后又建立一套所谓风险交流话语,试图把自己制造的危险模糊为不可控的风险。但是,这确实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积极参与风险交流的各种主体,已经被视为结为联盟的风险制造者,相对受信任的专家系统,也因为专家系统本身也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和解决上,存在着内部争议,或者噤若寒蝉,专家的权威性受到普遍质疑,在信赖缺失的基础上,谈交流,谈共治,都有镜花水月的无能为力感。

  还有不得不指出的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是一个风险交流比较困难的时期,人们面临更多不可预期的后果和前所未有的、不断扩散的不确定性风险。这个时候,如果人们具备某些基本的素养,特别是科学素养,能对风险加以一定程度的认知、判断和鉴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风险进行社会弱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独木不成林的,不能一枝独秀的,必须的第一步,是大面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当然,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也需要一定科学素养的支撑,这种提高是二者的共同需求,共同基础,不过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投入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家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还有就是风险交流既然是互动,既然是双向,就要有交互的意思,交互起来了,也才可能说到协同一心去共治食品安全。但现在不管纸上谈兵,还是退而结网,都还仅只主要是监管者和专家,在大力倡导大声疾呼风险交流社会共治,消费者并没有觉得这一切,和以前的食品安全知识科普,以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情况通报有什么不同,最多就是多了几个年轻写手,改换板起面孔的严肃腔调,换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在介绍。其他,并没有什么改变。

  还有就是风险交流的态度和身份认同问题,风险交流的主动发起方,需要理性客观公正,才有公信力。新闻都在标榜自己有态度,交流一定也是有态度,有温度,有角度,有高度,有广度的。但是风险交流的发起主体,如何走出总是在安慰,常常在辟谣的状态,似乎给人感觉就是背负着政府和企业的重托,在灭火救灾,这种感觉不利于风险交流的顺畅展开,天长日久,交流者自己也会厌倦这种程式化的模式,甚至会生出丧家的乏走狗的卑微感,谁都得罪了,谁都不讨好,几面难为人,当然这是担当和责任,不过也是个中切实的心酸。出事了,辟谣吧,大家稍安勿躁,似乎这就是默认的风险交流,就是安抚。程咬金的三板斧,抡圆了也就三板斧,具体应该怎么办,态度的尺度如何把握,这都是交流的艺术,谈到艺术,就深奥起来了,有不可捉摸的玄妙了,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形成各自的行之有效的风格。

  其实,我自己也还想不出来怎么去改变,如何能让民众切实感受到改变,科学传播如何流动起来成为风险交流?这种改变或许是慢慢的吧,慢慢的公众参与,逐渐的社会共治。否则,风险交流仅只是引进了一个舶来的名词理念,其他一切照旧,当然还是开了不少的会议,做了不少的报告,写了不少的文章,只是如何落地,如何改变,还是不容乐观。社会共治的只有在风险交流达成共识之后才能彰显绝对强大的正能量,否则,大家都在治,自以为都在尽心尽力,很可能各行其道,彼此消耗,并不能把风险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并不能最有效地积极防范风险。

  总而言之,我今天是多说了一些泄气的话,渲染了风险交流,从理论到实践,在当下的诸多不容易,和各位交流了一下交流本身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不过,既然说起来了,做起来了,毕竟是一切都在向好,说问题,讲挑战,谈困境,也是为了预则立,也是为了充分估计前进的难度,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慎有余补不足。

  把拿来的主义改造为我们的主义,把风险交流做好,做实,让风险交流为社会共治扫清障碍,为社会共治提供心理支持,输送积极能量,道远路长,在座诸君,一起努力吧。

  罗XX

  20XX/6/25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lunwen/4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