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统计分析报告3篇

热门资讯 时间:2020-07-14

【www.haohaowg.com--热门资讯】

  篇一:执法状况评估

  为改善文山州消防监督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云南省文山州消防支队结合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文山州公安消防支队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办法》,大大提高了消防行政执法的公信力。

  量化标准、分类考评。支队从抓好“四类考评”着手,进一步将执法质量分解,将考核内容细化,从而综合考评个人和单位执法情况。

  强化自学、考在平时。支队考评办将技术规范、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修订成业务知识题库,发放到每位消防监督人员邮箱内进行自学,每月开展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业务知识“自学月考”,由支队考评办通过视频提问的方式进行考评,全州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大队及防火监督处消防监督人员每人抽取题库中2个题目进行作答,答对一题获得相应分值。

  回访倒查、严查真改。每月支队考评办通过随机电话回访当事人,深入基层消防机构和部分社会单位,对照实地情况和执法案卷,全面核查消防机构对每个被抽查社会单位的消防执法情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存在问题的、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卷宗判定为虚假档案,卷宗质量不得分。

  明确奖惩、跟踪问效。依据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评议暨消防监督干部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按月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考评结果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名。年度执法质量考评成绩达到优秀且排名前三名的大队,分别在年终消防监督等级评定总分中加分,不合格的单位扣分。考评不合格且排名倒数第一的大队,取消当年综合评优评先资格。年度执法质量考评成绩排名第一名且分值达到优秀的个人,报记三等功一次,并列入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年度考评成绩不合格的个人,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年度考评不合格且排名倒数第一的个人,当年符合提拔使用条件的,不予推荐提拔使用,符合晋职晋衔晋级条件的,延期晋职晋衔晋级;个人在总队每季度执法质量考评中出现单个卷宗扣分1.5分以上的,按照《文山州公安消防支队干部管理规定》“措施不力,未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影响整体工作推进”进行问责。

  规范执法 陕西考评11个市区消防执法质量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消防执法质量,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工作,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从9月5日至20日,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成立4个考评组,深入全省11个市区开展2013年消防执法质量考评。

  为保证此次考评公平公正,9月4日省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专门组织考评组成员共12人,对10类消防执法案卷评查规则进行研究学习,并结合网上信息录入实际对评查范围进行甄别,统一各类案卷、各项考评内容的评查标准。在考评方式上,将考评人员分为4组,按照文件要求,规定了考评程序,明确了每名评查人员的职责,做到了责任明晰、任务具体,程序严密、分工协作,确保评查工作有序展开。

  据了解此次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执法真实性、指导派出所情况等内容。考核评议采取自查与上级抽查考评、实地核查和案卷评查、案卷评查与人员询问相结合的方法。考核评议采取抽查案卷和查阅统计报表、法律文书存根及走访单位等方式进行。集中纠正和解决一批消防监督执法方面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省公安消防部门共检查社会单位和场所26.7万余家,发现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64.1万余处,督促整改 59.8万余处,办理消防行政许可项目1822项,火灾事故调查302起,办理消防行政处罚案件1873起,依法对1251家单位进行责令“三停”,临时查封1110家单位,罚款2098.8余万元。(吴永胜)

  浅谈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考评联席例会制度

  消防监督执法质量的高低以及执法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消防工作的好坏。提高执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是一切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质量,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结合消防执法业务培训、消防监督执法考评、消防执法例会等工作机制,实行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考评分区联席例会工作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消防监督执法质量“瓶颈”症结

  随着消防法制的日益健全,消防监督执法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消防监督执法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执法质量的提升。从干部构成结构分析,目前消防监督干部主要来自3个渠道,即部队生长干部、地方院校毕业生和部队院校毕业生。部队生长干部适应消防工作较快,能很快进入角色;地方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但从事消防工作时间较短;部队院校毕业生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但人员过少。此外,由于地域性经济发展的差异,各基层单位执法人员所接触的业务类型、规模和复杂程度大相径庭。以至于对一些火灾事故、工程项目、处罚案件等在办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2、对工作指导的松懈影响执法质量的提升。由于各消防大队(科)的业务工作相对独立,有些单位的执法随意性较大,虽然总队、支队经常举办消防业务培训以及阅卷调查等工作,但对培训、指导工作的松懈情绪严重影响了执法规范化建设,不学习、不调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有的地方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及时的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更无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致使一些指导工作不能触及到实质性的问题。

  3、警力不足是影响消防监督执法质量提高的客观因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监督保卫任务日益繁重。而警力不足的问题相对突出。以衡水支队消防监督警力配置情况为例,在全市12个基层大队(科)中,3人以上大队(科)5个,2人大队7个,每名监督执法人员都身兼数个岗位的工作,各基层执法单位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我们每年都将全体执法干警集中起来抓学习、搞培训,但这仅能起到促进作用,

  对全面提升执法质量收效并不明显。

  4、争先创优意识不强是影响执法质量提升的主观因素。一些监督人员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执法干部,心存顾虑,总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上。还有的一些监督人员思想意识更不上新形势的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逐步完善的消防监督体制。更有个别基层单位,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办公设施简陋、行政车辆破旧。由于缺少与先进单位的交流,一些基层执法单位特别是单位主官满足于现状,看不到与先进单位的差距,缺乏争先创优的意识,消防监督执法质量提升速度较慢。

  二、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质量的途径

  找准问题是前提,“对症下药”是关键。针对制约消防监督执法质量提升的四个“瓶颈”,即人员素质、经常性的指导、警力和业务交流。除建立健全消防监督执法考评、消防监督业务培训、消防执法例会、消防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外,应根据地区差异,建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内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

  (一)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考评分区联席例会工作机制的特点。

  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考评分区联席例会机制就是以消防监督执法考评为基础,以整合地区执法资源为途径,以提高整体执法水平为目标,以联席执法例会、联合检查等为组织方式,根据行政区域划分出若干个执法质量考评区域,开展地区间的联合执法,并互相监督、互为补充、互担责任的一种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机制。

  (二)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考评分区联席例会工作机制在提高消防执法质量中的作用 一是有效整合了消防监督执法人力资源。2005年9月,衡水支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考评分区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并付诸实施。支队将所属12个大队(科)分为4个执法质量考评区域,每个考评区域确定了一名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任考评组长,采取了各考评小组每周在不同大队(科)召开一次分区执法质量考评联席例会的组织方式。通过这种组织方式,衡水支队打破了大队(科)业务工作的界限,使大队级的执法例会由本大队(科)2至3名工作人员扩展为本考评分区的10名左右工作人员。在人员扩充的同时,由于每个考评区域均有若干业务骨干,这样就可以更好发挥群策群力、互帮互助的分区效能。

  二是有效发挥了经常性指导作用。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考评分区联席例会工作机制能充分发挥大队级执法例会应有的效能。在支队每月开展执法例会的同时,各考评区域每月召开两次以上大队级例会。一方面各大队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互通有无,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又使支队级执法例会更具针对性,在对大队(科)业务指导工作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解决了警力不足的难题。在打破了大队(科)区域界限后,由于执法人员数量增加了3-5倍,各大队(科)可充分发挥人员集中的优势,集中解决消防执法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例如,2005年11月,衡水市某地一摩托车仓库发生火灾。支队立即调集该地所在考评区域内3个大队(科)火调人员赶赴现场开展火灾调查,在3天的时间内就核定了火灾损失,查清了火灾原因。同时,各区域在召开联席会议的同时,可对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开展联合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重点单位监督检查不到位的问题,从而使消防监督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四是促进了基层单位的业务交流。在划分考评区域内,每个考评区域要合理分组,使每个考评区域既有执法质量先进单位,又有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的大队(科),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先进单位“带头引路”作用,也使一些有待完善的单位可以对照先进单位看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通过这种形式,还可以加快工作经验的交流,对开展各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是促进了消防责任监督及追究机制的建设。采取分区联席例会工作机制,通过互相检查、互相考评,使各区域内的消防监督人员做到了互相监督,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指出,避免了执法过错。另外,一旦在某县市发生了执法过错,相应区域的其它县市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就增加了消防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加大了责任追究的力度。

  三、消防监督执法质量考评分区联席例会工作机制的实施效果

  执法质量分区考评,能激发了各基层单位做好执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衡水支队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全市公安消防机构及其执法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执法质量的重要性。执法质量分区考评促进了各级公安消防机构执法观念的转变,形成了对执法质量重要性的共识,在从事执法活动时,更加注重执法程序和执法过程,自觉做到公开、公正、文明执法。

  篇二:2012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分析报告

  第一季度,我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为契机,紧贴“抓队伍、强宣传、夯基础、严执法”的工作思路,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计划,狠抓了执法工作。

  一、执法开展情况

  第一季度,共开展执法行动47次,出动执法人员181人次,重点对全县客运企业,烟花爆竹经营企业、摊点,较大规模工业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及校园等行业进行了监督检查。共对283户(人)生产经营企业、个人进行了重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复查验收,制作现场检查记录102份,下发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7份,安全生产监察意见书1份,取缔非法销售烟花爆竹摊点10处,收缴非法烟花爆竹产品11卷、36串,罚款1000元。

  二、全县形势分析

  1、安全生产问题正在逐步引起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视。去年“11〃16”事故发生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行各业对安全生产问题都进行了重新认识,普遍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重视程度普遍有所提高。特别是企业和事业单位,都由主要

  领导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责任网络,签订的协议也更加注重安全责任的风险规避,形成了安全生产责任网络。部分行业主管单位也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措施,落实安全责任。

  2、安全生产制度正在逐步健全。大部分单位都能坚持日常检查制度和值班制度,并形成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特色制度。电力与城建部门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对道路线下行道树进行了剪修,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3、安全管理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检查结果显示,学校普遍增加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和应急管理,被检查单位的台帐资料也日趋丰富完善,各类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会议记录、检查登记,规范装订成册,安全工作一目了然。

  三、存在问题

  通过第一季度执法监督检查,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依然欠缺。大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三类人员的培训很不到位,有的单位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专职人员没有参加过培训,有的培训证书已超过三年有效期。个别企业在招收新工人时,对员工的培训只停留在简单操作规程和纪律教育上,导致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一些大型商场和餐饮业这个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社会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往往企业刚刚培训好员工,员工就跳槽,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支出,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客观上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2、日常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部分无主管小企业没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有的即使有基本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也是停留在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台帐资料不健全的现象也十分多见。有个别企业因为员工跳槽而致使安全台帐资料遗失。

  3、社区消防安全留有硬伤。主要体现在老小区房屋自身耐火等级差,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三多一堵现象(违章建筑多,低收入家庭多,公共消防设施欠账多,消防通道拥堵)。个别区域消防水压小,地下消防水管道锈蚀老化,一旦有事难以出水。

  4、应急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生产经营单位都备有应急预案,但预案制定不够健全、完善,针对性不强,没有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预案与演练结合不紧,员工缺少认同,等于一纸空文。

  四、安全生产对策措施建议

  1、切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要全面提升我县本质安全度,切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是关键。第二季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渠道督促企业自身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强化技术装备、提高保障能力。一是分行业、分部门告知安全生产责任和内容,由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所辖企业的针对性管理。二是对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不断开展抽查,加强事前执法,形成高压态势,督促企业将安全工作重心落到生产作业现场,及时排查治理隐患。三是继续开展企

  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帮助指导企业完善台帐资料,树立一批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有保障的示范企业。

  2、增强宣传教育力度。二季度要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宣传活动的影响力。依托电视台栏目、网络、有线台和街道社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曝光违法违规现象和重大隐患,加强舆论监督。

  3、推动我县专业化监管水平。借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专家组,推动我县专业化监管水平。在企业安全检查、安全培训领域逐渐引入专家参与机制。加大对一线检查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升一线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检查的针对性、有效性。

  篇三:关于统计法制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了解当前统计法制环境的状况,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2003年3月,东城区统计局针对当前全区的统计法制工作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统计法制建设的总体状况、统计宣传教育、统计执法、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调查对象分为统计人员和普通居民,其中,统计人员包括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人员和政府统计机构、区属综合部门的统计人员(以下简称政府统计人员)两类。调查目的是通过不同岗位的统计人员以及普通居民对统计法制工作的认识、感受、意见,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当前统计法制工作面临的形势,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统计法制工作、搞好统计服务提供参考。

  此次调查共发出300份调查问卷。在发给企业事业组织统计人员的1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87份;发给街道、区属综合部门以及政府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1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90份;以普通居民为调查对象

  的1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100%。

  一、关于统计法制工作的总体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政府统计人员对统计法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91%的回答者认为随着统计执法工作的加强,提高了统计法的威慑力,统计工作的环境因而得到改善;只有3%的回答者认为增大执法力度,可能会影响基层填报单位对统计局的信任,降低其对统计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另有6%的回答者认为统计执法工作与统计工作环境没有直接关系。关于统计法制工作的具体作用,75%以上的回答者认为随着法制工作的加强被调查单位报送报表及时了,拒报的情况少了,前些年存在的企业拒报问题,现在已很少遇到;更有84%的回答者认为统计法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了统计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关于当前统计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6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是“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54%的回答者认为“《统计法》的处罚力度小,缺乏震慑力”;而选择“统计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到位”的占46%。这些数据揭示出当前统计法制建设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统计法律意识应进一步提高;统计立法方面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执法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关于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在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主要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以及通过何种宣传方式保证宣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政府统计人员中,有高达6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统计法制工作中占第一位的问题仍然是“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于如何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增强统计法制观念,57%的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认为“领导干部依法统计”是增强统计法律意识的关键。另有接近5成的回答者认为“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依法统计意识”也是重要的手段。

  关于宣传教育对象的范围,有高达70%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认为应当针对“企业事业组织的法人代表和统计负责人”。另有48%的回答者选择了“所有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有34%选择了“全体居民”。

  关于宣传教育的方式,高达89%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和约80%的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都认为“参加普法培训班,集中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至于其他的宣传方式,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中约25%左右选择了知识竞赛;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有18%选择“参加知识竞赛、观看电视专题片”。普通居民中则有70%的回答者是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了解到《统计法》的。可见,新闻媒体是普通百姓了解《统计法》的主要渠道。

  三、关于统计执法工作

  关于统计执法工作方面调查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全员执法、执法检查的力度、检查频率、违法情况、被处罚单位对处罚的意见等问题。

  全员执法是今年全市统计系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解决现阶段执法工作中面临的执法力量不足的一项重要举措。调查显示,政府统计人员对推行全员执法普遍持肯定、支持态度。有83%的回答者认为“能够增加执法力量,解决执法力量不足问题”;但同时也有高达六成以上的回答者担心“执法人员的非专业性,可能影响执法水平”,“专业人员分身搞执法,可能影响业务工作”。这些信息提醒我们,搞好全员执法工作一方

  面要处理好非专业执法人员在业务工作与执法工作间的平衡,不能因为执法工作而影响到业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非专业执法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变“非专业执法人员”为“精通执法业务的人员”。

  就当前统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统计人员的回答者中有64%认为执法力度不够,54%选择执法力量不足;而只有18%的回答者认为在执法中存在“重处罚、轻教育”的问题。可见在统计执法工作中统计行政执法机关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如何加强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的问题。“重处罚、轻教育”在统计执法工作中并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关于检查的频率,从接受调查的87个企业事业单位看,有62个单位近三年来曾接受过统计执法检查,占71%;在62个接受检查的单位中,被发现违法行为的单位有6个,占7%。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考虑到单位的新增、变更等因素,在我区统计执法检查人员数量少、检查力量不足的情况下,71%的检查率说明我区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只有7%的违法单位说明我区的统计工作有一个良好、有序的法制环境,源头统计数据是基本准确的。在对7%的有过违法行为的单位作进一步调查中发现,这些单位之所以发生统计违法行为,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80%的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认同这一原因)。如何保证基层填报单位统计人员在报表报送上能够认真负责,避免因发生迟报统计资料而影响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是今后的统计法制工作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针对“发生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应当如何处理”,有70%的企业统计人员和58%的政府统计人员的回答者选择了“统计部门应当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这两个百分比在各自的分类中都是最高的。分别有23%的企业和40%的政府统计人员回答者认为“对违法单位应当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另有33%的企业统计人员和40%左右的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认为统计部门应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统计制度,理顺内部机制。

  四、关于统计数据质量

  近年来,宏观统计数据质量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这次调查涉及公众对一些主要宏观数据的评价、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何进一步保证原始数据质量等。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当前一些重要统计数据质量是基本认可的。

  关于当前一些主要宏观统计数据如GDP、财政收入等数据的质量,54%的回答者认为基本可信;另有36%的回答者认为难以判断。8%的受访者认为可信度很高;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只有4%。

  针对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等报道的弄虚作假问题,有66%的回答者认为十分可恨,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27%的回答者选择了“虽然可恨但可以理解,弄虚作假的人大多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9%选择了“不是什么大事,群众看的是事实,数字多点没啥关系”。

  关于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人员中有56%的回答者认为是统计方法本身的问题;另有36%认为原始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25%的回答者认为数据上报过程存在人为因素干扰。在政府统计人员中,80%以上的回答者同时选择了上述三种因素。其中,“原始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82%)、“统计方法本身存在问题”(83%)、“上报过程中的认为因素干扰”(81%)。上述情况说明,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于现有条件下如何保证原始统计数据质量,无论是企业事业单位还是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都认为加强对企业事业组织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是最重要的。其中,来自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为72%,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为82%。另外,两者均有约三成的回答者认为统计部门应加强对原始报表的审核。

  五、关于统计发展环境

  近年来,东城区统计局加大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服务力度,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统计发展环境,此次调查从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后者对政府统计部门的服务工作的评价两个方面对统计发展环境进行了考察。

  (一)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是决定统计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数据显示,有六成以上的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认为基层填报单位对统计调查工作的支持程度有了提高,另有3成左右认为没有明显变化,只有7%的回答者认为降低了。

  保密问题是影响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能否为统计调查对象提供周到、切实的保密,不仅是对统计部门、统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要求,还直接影响到被调查者对统计部门的信任。这次调查显示,有91%的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认为现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能够有效地保护企业事业组织的商业秘密;另有超过70%的被调查居民表示不会担心隐私问题。可见,政府统计部门的保密工作赢得了广大统计调查对象的充分信任,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有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报表负担问题是另一个可能影响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关系的因素。在回答“您对当前企业事业组织所承担的报送任务如何评价”时,有38%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回答者认为“报表种类多,企业事业单位的填报负担过重”;有43%的回答者认为“现有的报表总量是保证完成政府调查任务所必须的”;其他29%的回答者认为基本可以。这些数字告诉我们,针对当前企业承担的向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报送任务,尽管有接近4成的回答者认为负担很重,但仍然有超过4成的回答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关于“如何提高统计调查对象对调查工作的支持”,政府统计机构的回答者的首选答案是“扩大统计宣传,提高统计的社会知名度”(88%);其次是“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统计法的威慑力”(80%);还有“对统计调查对象做好说服、教育工作”(72%)。

  (二)统计调查对象对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服务工作的评价。调查显示,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对目前东城区统计局的服务工作现状的评价是非常积极的。有六成以上的回答者认为很好;有超过三成的回答者认为基本可以;只有2%左右的回答者认为不太好。

  其次,接受调查的统计人员对于统计部门为提高统计服务水平而开展的“双基工作”也有着相当的了解,在调查问卷中所列出的三项正在开展的基本工作,都有很好的反馈。其中对于“建立统计台账,原始记录”的选择率高达82%;对于“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的认同率达到70%。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news/6724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