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鲁迅杂文|婚礼杂文随笔

心情随笔 时间:2016-04-09

【www.haohaowg.com--心情随笔】

  “十二月冒(没)被盖,天天好娶亲。”一到腊月,结婚讨老婆的人就多起来。走在街上,常常能看到迎亲的车队招摇过市。奔驰、宝马、路虎,这些豪车不算稀罕。就是宾利、劳斯莱斯这样“高颜值”的家伙出现,也不必大惊小怪。这种迎亲的方式在城里可以算是主流,但也有一些另类的“风景”吸引人们的眼球。一辆破旧的板车,新娘浓妆艳抹坐在车上。新郎的样子则不太雅观,笔挺的西服上套一只粉红色胸罩,裤子上反穿一条粉红色女式内裤,胯下还吊一根香蕉,一脸欢笑、东张西望地拉着板车。板车旁环绕着几个小青年,不时有人发出指令:“说我爱你!”“说我是大色狼!”“说老婆老婆就是娘!”新郎一边拉车一边扭扭捏捏地学说。说得慢了,或说得让那几个小青年不满意,则有人拿一根细竹条抽打新郎,像打牲口似的。这时,在另一个场所,新郎的父亲往往会被人强迫戴上一顶纸做的红色高帽,帽子上大书“扒灰老子”或“我要扒灰”。这种迎亲的方式只能偶尔看到,可以算是“时髦”。不过,乘豪车也好,坐板车也罢,迎亲的队伍到了宾馆,那就会是一种和谐、温馨、喜庆的气氛了。宾馆里早已布置妥当,灯光、音响、彩带、拱门应有尽有,几十个桌子旁也坐满了客人,震耳欲聋的乐曲响过几通,婚庆仪式就开始了。主持人在台上声情并茂、唾沫四溅地煽情,参加婚礼的亲友的激情都被点燃了,每个人的心都在燥动,年纪大的人会觉得又回到了年轻的岁月,年青人的心思则游到了以后自己结婚的时候。此时,最激动的是台上那对新人,挺着胸,昂着头,脸上红朴朴的‘,写满幸福。他们心里一定会像喝了蜜蜂—样甜,一定会想着从此要夫妻恩爱、要孝敬父母。

  这样的婚礼场面又热闹又风光,的确能让人心潮澎湃一阵子。其实,我知道,风光和热闹的背后还有实惠——新娘得到了“5金”,得到了十几万元的彩礼,有些还得到了房子和车子。不过,婚礼的背后,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至于婚礼怎样,无论是高雅还是低俗,无论是张扬还是低调,我是没有异议的。因为我明白“循规蹈矩”这个词的含义,也理解“与时俱进”这个词所阐述的道理;因为我早就结过婚,以后儿子的婚礼怎样,我也不想干预。只是,看着现在的人结婚,我就会想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乡下人结婚的情景。

  那时,乡下还不怎么富裕,婚礼没有现在豪华,但也非常隆重。结婚的人,不管家里条件怎样,嫁妆是不能寒碜的。沙发是一长两短,用木头作骨架,中间放些海绵,外面缝着红色或绿色绒布,看起来漂亮,坐起来舒服。高低柜、两门柜、三门柜、躺柜,一件都不能少。书桌、饭桌也得备齐。被子至少六床,八床不算多,十床、十二床也可以,被面是大红的缎子,里面的棉花是自己种的,盖在身上又软又暖和,还能闻到丝丝泥土味。除了这些,还要“两机一车”——黑白电视机、缝纫机和自行车。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的长辈和至亲每人送一块猪肉和一条草鱼,名曰“取席”。“正主儿”则是半头猪十几条鱼。迎亲不像现在有一个豪华车队,一般是一辆解放牌货车,有时,是一辆拖拉机。新娘和送亲的人连同嫁妆被解放牌卡车或拖拉机载到新郎家,照例先要杀鸡祭祖,然后是拜天拜地夫妻对拜。过了这个环节,就进入婚宴。婚宴少则十几桌,多则二三十桌。三姑六婆、堂兄表弟、左邻右舍……凡是沾了亲带了故的,不分远近,都要请到。别以为喝了酒吃了饭婚礼就完成了,重头戏还在后头呢。

  那时的乡下人都老实巴交,结婚前不牵手、不亲嘴。不像现在的人,开始谈恋爱就亲嘴,甚至上床,有些地方还得等新娘肚子大了、生下宝宝,才举行婚礼。所以,那时的人结婚,常常有人闹洞房,目的是为了给还有点“陌生”的新郎新娘增进感情,也为了增加点喜庆气氛。

  闹洞房是在晚饭后开始的,第一个节目常常是介绍恋爱经过。这个节目比较文明,但新郎新娘总爱藏着掖着,常常羞羞答答,欲言又止。这也难怪,有些确实是无“经过”,有些有那么一点点“经过”,却把它当成“羞事”,不敢拿出来示人。也有落落大方的,把恋爱经过来个竹筒倒豆子,反倒使闹洞房的人无所适从,大眼瞪小眼。如果闹洞房的人里面有一两个厉害角色,提些刁钻的问题,新郎新娘则会下不了台,往往是苦苦求情,或装聋作哑,以拖待变。接下来的节目就有点粗俗了。比如“过幸福桥”,一条窄窄的板凳,新娘从这头走过去,新郎从那头走过来,走到中间交会,必须要相拥相扶、肌肤相亲,才能顺利通过。“一座桥”过完,新娘是面如桃花,新郎也满脸通红。“舔筷子”是把一根筷子插进酒瓶里,只露出一点点,新郎新娘要用舌头互相配合把筷子“夹”出来。这个节目完成,估计新郎新娘的舌头也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碰爱情锣“听着文雅,其实是最让人难堪的节目。这个节目是在新娘新郎肚子上各绑一面锣,有时干脆各绑一个锅盖,新郎新娘要互相碰撞,碰响肚子上的锣或锅盖,声音越响亮越容易过关。最后的节目是“喝交杯酒”。这个节目对于新郎新娘来说不太难,只需互喂对方喝酒,而闹洞房的人就要搜肠刮肚讲好话。新郎新娘装模作样喝一下酒,闹洞房的人就要讲对应的好话。比如:一杯酒,一往情深;二杯酒,二人同心;三杯洒,三羊开泰;四杯洒,四季发财;五杯洒,五子登科……

  闹洞房的节目很多,五花八门,有些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也有后来“开发”的,还有些是闹洞房的人的“即兴之作”。一场洞房闹下来,新郎新娘常常额上冒汗,当然,开始时的羞怯和拘谨也烟消云散了。闹洞房的人一般由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做主持,其他年轻人做“打手”。洞房闹得成不成功,完全在于这些人的“业务水平”和“临场发挥”。

  闹了洞房,放了鞭炮,婚礼才算圆满结束。

  以前的婚礼怎样,我也不敢妄评,只是时常听到有人说:“以前的婚礼庄重,有味道。现在的婚礼有点偏离‘主题’,有炫耀、做作的成分,有利益的渗入,有讲排场的意味。”

  当然,什么事都有正反两面,婚礼也是如此。所以,不管以前的婚礼还是现在的婚礼,都有让人喜欢的地方,也有让人烦心的所在。

  前不久,一位亲戚嫁女,叫我去喝酒,没想到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出嫁戏”,令我大开眼界。

  亲戚家在乡下,不是普通的乡下,是在非常偏僻的山里。山里嫁女的场面,比城里自然冷清许多,七八桌酒席,四五十个客人,六辆低档私家车组成迎亲车队。吃过早饭,新郎带着迎亲的哥们去新娘的房里请新娘时,遇到了麻烦,房门被新娘的几个姐妹从里面顶住了。新郎和几个哥们拼命推门,门是纹丝不动。新郎这边有会讲好话的,赶紧讲好话。可好话讲了一箩筐,门还是不开。讲好话不行,新郎这边又改变策略,往房里塞红包。红包从门缝里塞进一半,又被里面的人推了出来。就这样,房里的人和房外的人“针锋相对”,闹了半天,新郎终于塞进了一个红包,门开了。我问身边的友人:“这是怎么回事?”友人哈哈一笑:“没见过吧?这叫‘喊门’。这种风俗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主要是为了考验新郎的智慧和诚心。你接着看吧,好戏还在后头呢。”果然,门喊开了,新郎领着迎亲的人进入房间,却还是带不走新娘,原因是新娘没有穿鞋。鞋哪去了?自然是被里面的人藏了起来。新郎和迎亲的哥们赶紧寻鞋,可一间偌大的屋子,要寻两只鞋,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阵忙碌,连鞋的影子都没见。新郎想早点领走新娘,可新娘穿的鞋偏偏不肯露面,这小哥头上就开始冒汗了。新娘看到新郎可怜巴巴的样子,又着急又心痛,可又不能帮忙。新娘的姐妹中有人“良心发现”,说:“我提示你们一下,这鞋子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上。”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上,难道在半空?新郎这边的人绞尽脑汁,又是一通寻找,还是没有找到。唉,实在没办法,破点财吧!这小哥还算机灵,赶紧掏出一个红包双手奉上。一个姑娘接过红包,用手指了指床上。新郎在床上翻了一阵,终于在枕头下找到了一只鞋。这鞋藏得够绝的!另一只鞋在哪呢?最后新郎在看热闹的人的提醒下,从新娘身上找到了鞋子。找着了鞋子,新娘这边的姐妹又要新郎写一份保证书……

  这样的“出嫁戏”,确实新奇,还带点野蛮,不过和以前闹洞房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孤陋寡闻,是头一次看到这种“版本”,看过之后,竟心情复杂,深感中国婚礼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有了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冲动。

  男婚女嫁,是天经地义的事;结婚举行婚礼,想必也没有人反对。只是婚礼如何举行,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婚礼;一场婚礼,包含了亲友对新人的祝福,喻示一对新人新生活的开始,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物资生活水平和价值观。所以,举办婚礼,不能忘了初心,还是要往健康文明和简单这几方面努力。说到底,婚礼只是一种形式,生活才是实质,我们的老祖先对新人的期望也是“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等。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qingganrizhi/1847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