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错误》郑愁予全文】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抒情散文 时间:2022-11-25

【www.haohaowg.com--抒情散文】

  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名作《错误》被誉为“当代抒情诗的绝唱”。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例1

  一. 教学理念

  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运用这个思想,我尝试建构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想象、联想——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步骤。最后进行知识的控固和加深。在这节课中,我们凭借诗中的古典意象,引出些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教法,学法,以达到学生品味意境的目的。同时利用探讨,研究,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等,达到真正的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二.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错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 一首。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全诗共九行三节。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第二节的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学习《错误》一诗重点要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

  2.理解生动,鲜明的意象。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能力目标:1. 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

  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3.品味诗中古典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1. 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同时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 难点: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现当代诗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对诗歌的研读有待加强。这单元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词,中国现代诗三首,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鉴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四.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理念和学情,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 教法:

  诵读法:培养学声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学生对诗有各自的理解,我选用抽个别同学起来诵读,老师和同学双方进行评价,再放标准的朗读带。

  讲授法:本诗中采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作为高一的学生,再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问题探究法:主要体现在对“莲花的开落”“美丽的错误”的理解中。

  2.学法

  1. 诵读吟咏法。

  2. 联想、想象法。

  3. 问题探究法

  说明:学法的制定,主要是在教法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教学环境和条件,本课的重难点而设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诵读吟咏,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

  五. 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通常犯的“错误”为什么不用“美丽”形容?

  今天学的诗《错误》和这个错误用什么区别?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性,用问题法导入,开始就直接提出本课的重点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作者简介

  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必要介绍作者,但只是简要的介绍,根据他诗中的两种不同的气质,指出郑愁予是“浪子诗人”,进行语文积累。由于他诗中常用古典意象,又叫“中国的中国诗人”。并让学生在此诗中总结。对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有所突破。

  3. 朗诵

  抽一个学生起来诵读,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4.听朗读带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过程,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也有利于节约时间。

  5.新课研讨:

  这步主要在于学生的研讨和想象,由此我设立如下问题。

  (1)诗中包含了那些事物?

  (2)“莲花的开落”应怎样理解?

  (3)诗中包含的意象有那些?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4)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

  这三个问题建立在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上,第一个问题中,我之所以不用意象来提问,是想让学生分清表现在诗中的事物和意象,理解意象是作者寄托了感情的事物。第二个问题,在于学生的讨论,采用问题探究法。既展现女子等待之久,相思无尽,也有可能是女子的感情变化。问题三是对于意象的理解,为本诗的难点,由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朗读,联系自身想象完成,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由利于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最后一个问题是根据本文的重难点而设立,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争议较多。老师不宜介绍太多争论话题,也不应禁锢学生思想。让学生自主讨论,老师引导,共同一起完成。

  6.解答:

  其目的在于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对两种错误进行解答,深化重难点。同时对“中国的中国诗人”进行讲解,由文本分析过渡到对风格特点的分析。在思维的连贯中引出下一点。

  7.讨论总结。

  对诗的结构,风格,语言进行总结。这些已经在新课研讨中出现,但在最后加以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主题突出。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例2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摇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

  听安雯《月满西楼》新古典主义歌曲,请学生谈谈感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看歌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歌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哀怨、忧伤、无奈

  (二)整体感知

  1.读诗歌

  (1)初读:全班齐读,正音。

  柳絮(xù)、跫(qióng)音、春帏(wéi)、窗扉(fēi)

  提醒: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2)再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

  1)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哀婉、无奈、淡淡的愁怨

  2)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位痴情女子默默等候丈夫归来,等来的确是他人归来的马蹄声。

  2.讲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语言)。

  参考: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这时,街上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是个过客。(注意故事叙述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作题解

  解题:这样一个故事,为何取名《错误》?

  参考:“我”的出现是一个错误;女子的判断是一个错误。

  (三)诗歌解读与意象分析

  1.找寻意象

  (1)请同学默读诗歌,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参考:莲花、东风、柳絮、城、街道、蛩音、春帏、窗扉

  看看这些意象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语?

  参考: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

  (2)这些修饰语可以归类吗?

  参考:

  1)比喻类:(开落的)莲花、(小小的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2)否定类: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2.诗歌理解及意象分析

  (1)前奏部分

  思考:

  1)谁在等?

  参考:闺中女子在等

  2)等了多久?

  参考:等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

  3)作者如何表达这种久等?

  参考: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4)为何选用“莲花”意象?

  参考:“莲花”是江南特产,呼应故事地点,莲花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意象,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坚贞。

  5)“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下面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参考:倒装句,应为“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增强诗歌的音节美和语言美。音节美:“落”与“过”押韵;语言美: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下面还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2)主体部分

  思考:

  1)此处“东风”指什么?

  参考:东风:春风,百花之媒,东风不来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2)“柳絮”指什么?

  参考:“柳”为“留,“絮”为“绪”,喻指绵绵不尽的思绪

  3)作者为什么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真的吗?

  参考:因为女子始终等候在闺房,在她那里只有“听”,没有“看”,自然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

  4)作者说“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何心可以比作城?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参考:狭小、寂寞、冰冷

  5)对于女子的“心”还有描述吗?什么特征?

  参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封闭

  6)这颗“心”会在何时变化?

  参考:听到“蛩音”

  7)这颗“心”被点燃之后,女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参考:由“听”转为“看”。揭开“春帷”,希望化为失望。

  女子的心:狭小、寂寞、冰冷、封闭

  女子的心:盼望――希望――失望

  (3)结尾部分

  思考:

  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在全诗结构上又什么作用?

  参考: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

  2)既然是错误,又说是美丽的?不矛盾吗?如何理解?

  参考:不矛盾。从情感上来说,因为马蹄声是美丽的,女子因为听到这个心情发生变化;从情节上来说,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因此错误也是一种美。 3)请同学找找身边与“美丽的错误”类似的现象。

  参考:善意的谎言

  (四)小结

  1.尝试背诵诗歌

  建议:尝试背诵线索:我――你――我

  2.艺术特色梳理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sanwenjingxuan/22123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