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纸船和风筝》教学教案

感人故事 时间:2024-07-04

【www.haohaowg.com--感人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莓”等8个字。

  2.能根据图意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抓住小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理变化,感受他们珍惜友谊的清感。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放风筝吗?你们不知道吧,它们除了带给我们欢乐外,还是小松鼠和小熊增加友谊的“信使”呢!不相信,我们就来学习《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一幅一幅地看图。

  第一幅图:小熊从家门前的小溪里拿起一艘纸船,看到里面的松果,他乐坏了。

  第二幅图:在山坡上,小松鼠收到了一只风筝,他看到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也十分高兴。

  第三幅图:小松鼠看到了天上飞着的风筝,把一只只折好的纸船放进了小溪里。

  2.把三幅图连起来当成一个故事讲—讲。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会8个生字及会认8个字。

  二、口头扩词练习。

  三、在文中找出这些字组成的词读一读。

  乐坏 吵架 难受 祝福 松果 草莓 幸福

  四、指导写字。

  1.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生字。

  2.重点指导。

  祝:左右结构。

  福:左右结构。

  幸:上下结构,注意下边不要写作“羊”字。

  扎:平舌音。

  抓:右边笔顺是:一厂厂爪。

  漂:多音字,漂流。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

  4.完成“我会写”。

  5.完成“我会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 1~ 6段。

  1.自由读,思考,这几段写了什么?

  (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2.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松鼠:折纸船放在小溪里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放风筝到松鼠的家门口)。

  总结:就这样,折纸船和放风筝使山上和山脚的松鼠、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给对方送去了礼物,送去了祝福,都感到高兴极了。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根据这一段说说小松鼠和小熊的心理变化过程。

  2.同桌可边想象边做动作。

  三、学习第8~11自然段。

  1.对照第三幅图,读第8~11自然段。

  2.现在小熊还给小松鼠送去礼物和祝福,小松鼠给小熊送去礼物和祝福吗?用“——”画出有关句子。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和好的?同桌扮演小松鼠和小熊,试运用多种方法。

  4.小结:小松鼠和小熊又利用风筝和纸船和好了。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图,指名上台讲故事。

  五、总结。

  板书设计 :

  以贴图为主(小熊、松鼠、纸船、风筝)

  课后反思:

  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还是吃得比较透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让学生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纸船和风筝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这可能得益于复习环节的趣味性设计、学习内容不同于课文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设计还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的。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同时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得多,但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合作读读、演演的环节没能充分展开,非但不能体现原本指导比较细致、有步骤的特点,反而让学生觉得很仓促,导致实效性不强。

  3、对待课堂上“冷不丁”冒出来的不同的声音,我的处理,虽然从整体上是对路的,但方法上显然是拙劣的。如果我能更宽容一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如:“哦,你的思维真活跃,一下子跳那么远去了!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话题说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认真听听,我们等一会儿再听你的高见,好吗?” 或许孩子能在淡淡的诙谐和轻松的微笑中领会老师对他的肯定与建议,课堂的气氛也许会更活跃些,他也许会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shangganwenzhang/33795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