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繁花]繁华深处有古巷那年征文散文

人生感悟 时间:2020-07-07

【www.haohaowg.com--人生感悟】

  多次去过古城西安,但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深入到繁华深处的小巷,感受那份古朴,典雅。

  ——题记

  一

  人们常说:“有啥别生病,没啥别没健康”一点不假,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家人生病的无奈。

  年前由于爱人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左腿神经疼痛,让老公备受煎熬。三月份在华亭住院半月有余,但仍未见好转,在老同学的推荐下,准备前往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痛科治疗。

  3月22日,早6点50分,和老公坐上了开往西安的豪华大巴,开始了一场纠结的旅行。三月的气候,还有点凉意,但一路满山遍野的桃花,含露带笑怒放在萧瑟的景致里,真是:“桃之夭妖,灼灼其华”,有一种褪去瑟风,迎接春润之感。汽车过崇信、泾川、庆阳等地,渐渐进入三秦大地,中午12点抵达西安古城。下车左询右问才坐903路车前往省二院。车在熙熙攘攘,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街道穿行,时不时感受着现代与古朴交织的韵味。穿越古老的城门,左转右拐,不一会儿便抵达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家乡投身到西安,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深感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俩人提着简单的行李沿着建华路向南,寻找适合我们的酒店,竟然无意看到了张学良故居和陕西省作协,不知为什么,内心一阵阵的激动,心想,等老公康复出院,一定要去这两个地方看看。张学良、杨虎城是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几十年来,听着他们的故事渐渐长大,走向青年、中年,现在,已向老年迈进,但还是喜欢听关于他们,和那个时代的故事。

  寻着,找着,几经转辗,终于入住三星级酒店——卡森宾馆。洗去疲惫,休息片刻,饭后,便和老公商量乘还未住院治疗,先去感受一下西安古城的繁华。

  西安去过很多次,但总是在繁华中匆匆而过。这次可以深入到它的心脏,感受一下古城里的小巷古街。今天的古城,气温和家乡比温润很多,街道上的柳树已经冒出了青葱的嫩芽,青青的,绿绿的,给萧条的景致带来了春的盎然。但今天的西安,却被雾轻锁着,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神秘感。那些高大,气派、造型各异的建筑物在薄雾中,时而清新,时而虚幻,给人以虚无缥缈之感。身处海市重楼,我们就像两个弱小的蚂蚁,在都市的血管爬行,显的那么渺小羸弱。空气在烟雾缭绕中洗去了太多的汽车尾气,显的清晰,吸一口这三月的清风,顿然胸臆舒朗,沁心润肺。不觉已到西安的中心地域——钟楼。繁华之中的钟楼,在周围高大的建筑物面前,显的不那么挺拔,但很厚重,壮观,那彰显古代建筑精华的四角古楼和都市林立的建筑群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完美的融为一起,在现代与古朴交织的世界,更显它的凛然和风骨。

  在开元广场小息,以钟楼为背景,留下了一张张照片。来到了钟楼,一定要深入到它的心脏,去感受它古老的历史文化。怎么过去呢?原来,这里有四通八达的人防工程。地下室通道有电梯、台阶,也有盲人道,时不时感受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沿阶而下进入地下室,通道内灯火通明,但显空旷,唯有匆匆的脚步急促的走过。两面墙上布满了五彩缤纷的电子广告,全是宣传陕西省、市、县文化,旅游、地方特产等,让人暗暗敬佩陕西人的精明之处,无不体现了他们的文化理念和超前思维。随着人流走过,上了台阶,却没有走向钟楼,竟然走进了钟楼以西的世纪金花广场。由于老公行动不便,便放弃了钟楼的游览,索性坐在广场的树荫下的木凳上一边歇息,一边欣赏都市景象。

  老公不喜旅游,十几年没有来过西安,今天兴致很高,一边欣赏,一边喃喃地说:“变了,真变了,如果不是钟楼,它真不敢相信这是曾近那个充满沧桑的西安”,我笑着调侃他:“能不变吗?当年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而今成了满脸五线谱的糟老头,这城市能不变吗?”。他感慨的说:真快,一晃四十几年了,往事一幕幕,还那么真实的在眼前晃动。于时,他给我讲了他少年时期第一次来西安的故事。原来老公第一次来西安是在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十六岁那年,参加了红卫兵大串联,去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那时候,出门不要钱,只凭一张学校开的介绍信,坐车、吃饭,住店全部免费。他离家时,生活在农村的妈妈给了他不多的盘缠,他们一行十人从华亭坐长途汽车,穿越道道山梁,平川大道,于中午12点到达宝鸡,下午两点又座火车到了西安,此时,已经是6点多钟。到了西安,看到满街道都是戴袖章的红卫兵,看到他们也带着红卫兵袖套,穿着草绿色军装,有种一见如故的战友情,便安排他们吃住,游览。那时候的西安很乱,很脏,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但毕竟是大城市,是六朝帝王住过的地方,在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他们在西安休整了两天,并参观了大雁塔,小雁塔、钟楼,华清池等著名景点。两天后,坐火车离开了西安,到北京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那次,也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当毛主席高大魁梧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顿时,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不同语言汇聚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人们争先恐后的向前拥挤,一睹领袖的神采……老公说着,脸上流溢出久违的的微笑。

  继续往前走,思付:不知小巷深处,有何景色……

  二

  钟楼以西,有一座褐色的古建筑,蓝底黄字写着——文武盛地。在它的背面,还有一座古建筑,名曰:西文宝殿。再向里延伸,竟然出现了一条古街,原来是一条回民街:“回坊风情街”。和街道相比,这里人山人海,显的热闹、繁华。

  踩着透亮的青石板走过,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人,汇聚在这条充满民族风情的古巷。街道不宽,但却悠长,道路两旁五花八门的招牌一家连着一家,那些店铺的老板,伙计,用地地道道的陕西话,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语调韵味悠长,把大西北人的憨厚、朴实表现的淋漓尽致。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经营品种繁多,大多以回民风味的小吃、杂货为主:有烤羊肉串儿的,饭店,干果、调料、日杂,小工艺品,民族服装等等。烤羊肉串的小伙,一边吆喝,一边麻利的烤肉,那香味儿不时扑鼻,令人口馋。做年糕的伙计,竟然拉起精到的年糕面团,长长,白白的,白的像哈达,展示他们精湛的技艺。还有一家做年糕糖的,门前安放着一个石窝,里面放着黏黏的糕料,年轻的汉子,穿件背心,轮起木锤,一起一落,沉闷的声响伴随着伙计的歌声,喧嚣了半条街道,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人们争先恐后,排起了长蛇阵抢购年糕糖。道路两边的树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发出火红的灯光,显的格外喜庆,和着笑声,说话声,渲染了整条古街。看看那些招牌,一家比一家大,一家比一家气派。最为炫目的还是那装修豪华气派的贾三包子,老孙家羊肉泡馍,老白家泡馍等,且门厅金碧辉煌,生意十分火爆,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真不愧为名店。为了顾及老公,建议品尝一下贾三包子。俩人在服务生的带领下,要两笼包子,一盘小菜,津津有味的品尝。那薄薄的皮儿,透亮的几乎能看出里面的肉馅,咬一口,黏黏的,嫩嫩的,香气扑鼻,美味可口,一口咽下,穿肠的恬畅。饭毕,走出贾三包子店,继续向西延伸。路过清真寺,虽然不到诵经时分,但我似乎听到诵经之声,声声悦耳,韵味十足。高家大院,洗去曾经的浮华,寂静的坐落在一片繁华之中,显的那么落魄凄凉。穿越灰色的石牌坊,继而走到了尽头,被块黑色大理石碑挡住去路。和老公拍照留影后细细观摩这块石碑的文字,上写:“西安鼓楼北院回坊文化美食风情街为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形成的环形旅游散步道,全长1100米,是明清回坊中宣平坊和伞巷坊的所在地。街区为明清建筑风格,南有鼓楼,北有牌坊,清真大寺,古宅大院镶嵌于鳞次节比步入其中,地镶青石,铺悬金匾,老街似锦,美味飘香,是西安独居古城风貌与现代文明历史文化美食旅游街区”。这段文字,精辟的概述了古街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表现了伊斯兰人的勤劳,善良,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俩人又向东南南的古巷慢步,显然,这里宁静了许多。有了年轮的楼房显的那么沧桑,狭窄的通道,零乱的电线,临街简陋的门面,无不折射出岁月的痕迹。道路很拥挤,有开小车的,骑摩托的,蹬三轮车的,在这条狭窄的小街上飞奔,不时让人感到危险。两边的店铺依然很多,还出现了一个豪华的店铺:“贾二包子”似乎和贾三是弟兄,只是猜测。这里的店主不怎么招揽客人,静静的坐在门前,等待客人选购。走过,路过,在繁华的深处,感知伊斯兰人的勤劳质朴,热情好客,那种气息不时感染着你。不觉又回到了金华广场。此时已近黄昏,钟楼已被灯光染上色彩,亦显的那么华丽,更增添了它的魅力。

  三

  老公今天很精神,似乎腿不那么疼痛,执意要步行往回走,说想运动一下筋骨。沿大街向南走不远,来到了道路以东的步行街,这里,花坛、松树影影倬倬。两边高高的楼房上,巨型的广告牌悬挂其中,彰显出它的气势。但和回坊街相比,这里冷清许多:稀疏的身影,装簧考究但无人问津的店铺,使街道显的空旷、冷寂,唯有迷离的灯光发出孤光怪影,平添了几份寒意。

  不知不觉已到南大门。夜幕降临,古塔、城墙,古楼已经被璀璨的霓虹装点的分外妖娆。假如说古城的白天流淌着一幅古韵的气质,而晚上的古城则是一座人间天堂,美的让你眩晕,目不暇接。身处美轮美奂的世界,我仿佛回到了大唐盛世,在宫廷朱门,粉黛桃李,笛声古乐中徜徉,是梦,非梦,此情此景,怎不叫人醉在其中。啊!醉了,这不夜城的灯火,六朝古都的姹紫嫣红,超越梦境的不夜城……

  不知穿越了多少条大街,进入了多少条小巷,我们又被陷入了一条古街道。抬头一看,霓虹灯中的门牌雕梁画柱,十分精致,上写:“书院门”。原来我们又陷入到了一条文化街。心中喜幸,在此能看到沾满墨香的街道,虽然累点,心里还是很知足。漫步幽暗的街道,已到关中书院,漆黑中,唯有两盏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大门两端,在夜色里,尤为温暖、热烈、奔放。走过长长的书画街,没有灯火通明,车鸣人喧,家家店铺紧闭,诺大的一条街,唯有一两个店铺发出昏暗的光。看看表,才八点不到,正是都市不夜城的开始,这里却没有人流穿梭的身影,内心充满了阵阵凉意。一天走过了两条古巷:回坊街风光占尽,落满繁华:这里却人丁稀少,门厅空寂。我没有看到白天的书院街是怎样的情景,是否也和回坊街一样人山人海、繁花似锦。我想一定不会,书院街应该是充满雅致、宁静,浸透书卷气、书生气、艺术气、文人气、流淌着古韵,高雅,似高山流水涓涓细流,合成了一幅画,一首诗,一帧书法,在墨香中独酌,那种意境,才不枉一个书院街。

  我们在古巷中左拐右拐,仿佛进了迷宫,无法辨别东南西北,就像迷失了方向的羔羊,漫无边际的瞎碰。无奈便问一老者,才知我们离住的地方已经很远。按照他指引的方向,我们又开始下一个站口。

  走出小巷,穿越十字,建国街已到眼前。建国街,这条曾经饱尝过战乱,裹着沧桑,富有传奇故事的街道,虽然不那么气派、壮观,似乎显的普通、平凡,但两个民族英雄,一批仁人志士,却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强大,一种精神,在生命的骨骼里延续,在穿越岁月的河流里回旋、搏击,就像一颗钻石,一座丰碑,永久的驻守在人们心里,时间愈久,愈加璀璨。

  走街串巷,看的不是热闹,主要看古巷的文化底蕴、人文气质,看古城里老百姓的生活点滴,它反映着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精神状态,还能聆听到低处的声音。

  别时,暮然回首,那人,那景,却在一片灯火阑珊处。

  别了,繁华深处的古巷……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shangganwenzhang/6627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