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古诗十九首_《古诗十九首》的叙事及其艺术研究论文

诗歌 时间:2020-03-25

【www.haohaowg.com--诗歌】

  【第五篇】论文题目: 《古诗十九首》的叙事及其艺术研究

  摘 要:诗歌多以抒情和叙事为主, 叙事在诗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古诗十九首》继承《诗经》的"缘事而发, 敢于哀乐"的特点, 充分利用叙事手法。通过《古诗十九首》研究, 对叙事内容和叙述手法的特殊性的掌握, 在叙事方面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叙事艺术手法, 不只是诗歌进行创作时的专属方式, 它也是其他文学体裁创作的惯用手法。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叙事; 叙述; 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 (以下简称《十九首》) , 是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的《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入而成的一组诗歌。至于它的作者以及创作年代, 在此不做赘述。叙事何谓?董先生说:"叙事就是指作者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事象、事态或事件 (故事) 的具体描绘和讲述, 无论这描绘讲述是片段还是完整的、零碎的, 还是系统的, 内容的客观性是其根本特征。"[1]13它阐明了事件是客观的, 存在的事实, 通过人们的讲述, 变成另一种叙述, 这是一种主观的表达。

  一、《十九首》的叙事内容

  (一) 生命价值的叙事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 都是一样的宝贵。有的人的生命活的精彩, 展示出了自我的生命意义。如《十九首》中不乏对人的生命的详尽描述, 例《青青陵上柏》中:"青青陵上柏, 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就对生命的短暂做出对比, 对人生做出哲学的思考。曹旭引马茂元对前两句诗有见解:"前者就颜色言之, 后者就形体言之, 都是永恒不变的。用以兴起生命的短暂, 人不如物的感慨。"[2]9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以及人生短暂的感慨。又《回车驾言迈》曰:

  回车驾言迈, 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 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 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 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 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 荣名以为宝。[2]24其中"盛衰各有时, 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 且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 荣名以为宝"等, 说明了士人们见花草树木容易凋谢, 感叹人生易老, 岁月易逝, 而自己还不能功成名就。诗歌中可以看出东晋人们生活的存在, 以及他们对人生生命观的关注和思考。曹旭说:"由此可见'古诗'在东晋人生活中的存在, 对东晋诗歌审美的影响及东晋人的生命观。"[2]25

  此外, 也有积极呼吁抓紧时间行乐的诗歌。如《生年不满百》曰: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2]32诗歌的主旨就是主张及时行乐, 不必为了生命的长短而放弃人生的乐趣。"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等诗句, 都是要求人们积极抓住时间行乐。诗人的叙事方式, 直截了当, 入木三分。

  在《十九首》中游子们对人生价值情结也显得包罗万象, 如《驱车上东门》, 这首诗是洛阳游子在游经北邙坟山时, 远远的遥望, 突发的极大感叹。对人生价值的关注都是积极的, 都希望当时的人们能积极进行自我勉励, 以及身边的人, 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 思妇怀夫的叙事

  人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离别, 然而却也无可奈何。《古诗十九首》中有各种的离别情形, 夹杂的也是不同的思念。俗话说得好"男儿志在四方", 但是离别总伴随太多的牵挂。如《行行重行行》云: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2]4

  诗歌中"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一连四个"行"字, 写出了丈夫远行的漫长, 也意味着归期未定, 对妻子而言将是何等的漫长。作者的叙事情怀极为明显。杨义说:"鉴于中国叙事文学对开头的异乎寻常的重视, 以及它在时间整体性观念和超越时空视野中的丰富的文化隐义, 有必要给它起一个独特的名称:叙事原始。所谓'原始', 意味着他不仅是带整体性和超越性的叙事时间的开始, 而且是时间的整体性和超越性所带来的文化意蕴的本源。"[3]130叙事的时间与空间往往给读者丰富的想象。这样的诗歌, 在《十九首》里别具一格, 各有特色。

  思妇的情节在《十九首》往往呈现的是内心寂寞苦闷, 对丈夫的无比思念。如《青青河畔草》曰:

  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 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2]6

  诗歌中两句"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寂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无视为淫词鄙词者, 以其真也。"[4]38表明了诗歌的人格魅力和真实性, 严羽也说:"一连六句, 皆用叠词, 今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错论也。"[5]154六个叠词写出了思念的不间断性和延续性。又《庭中有奇树》曰: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2]20

  主人公看见庭中的树木发出绿叶, 思念也就油然而生。朱自清说:"意中有人, 眼看庭中奇树叶绿花繁, 是一番无可奈何;幸而攀条折荣, 可以自遣, 可遗所思, 而路远莫致, 又是一番无可奈何。"[6]53看树, 也就是在看望归来的人。诗歌叙述精简, 但却是语短情长、意蕴无穷。这样的诗歌还有《客从远方来》《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也是写思妇在家中思念远行的丈夫, 叙事手法的运用不可谓不引人入胜。

  (三) 对游子思归的叙事

  思归, 对于每一个身处异乡的游子而言, 回归往往成为一种奢侈。对家人的思念, 对故乡的眷恋, 成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的期盼。在《古诗十九首》中, 也有类似情况。如诗歌《涉江采芙蓉》云: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2]15

  叙事是在于抒情, 然而优美动人的抒情诗, 却是简单不过的叙事诗, 显得十分单纯, 情感又是最丰富的。通过简单的叙事达到抒情的效果。睹物思归, 看见路边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那份浓浓的思归之情。诗《去者日以疏》曰:

  去者日以疏, 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 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 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 欲归道无因。[2]30

  全诗直接叙述经过墓地的所见所感, 以及末句写的思归无路, 把悲秋生死以及思乡紧密结合在一起来写, 表明了诗人高超的叙事艺术境界, 使得叙事的成份在诗歌中的表现极为明显。除此以外, 还有游子思念妻子的, 如《明月何皎皎》中, "出户独彷徨, 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裳衣。"写了在月色的照耀下, 使游子满怀思念的忧愁, 而不能寐, 只能一度徘徊, 思念的成分在加重。简单的叙述, 使得叙事的作用在诗歌中明显突出, 也使读者们更好地认识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义。马茂元说:"文学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7]12叙事的手法, 以及叙述的内容也是随之变化的。

  (四) 对士人失意的叙事

  一个社会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 是极为明显的。对于东晋时期而言, 知识分子阶层的反应是最大的, 也是我们更好认识当时时代的有力证明。社会与制度的黑暗, 让许多有能力的知识分子失去一展身手的机会, 只能苦闷、忧郁、彷徨、苦叹人生的罪恶和社会的不公。所以, 这类失意之作就应运而生。

  不得意的生活只能是通过借酒、娱乐来掩盖内心的难过诗歌《今日良宴会》曰:

  今日良宴会, 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 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 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 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 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 坎坷长苦辛。[2]10

  诗歌通过写在宴会上听歌的一番感叹。"何不策高足, 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 坎坷长苦辛。"虽然写得过于粗俗, 但却是极为真实的写照, 也是从侧面可以看出, 当时时代的人们多么渴望获得权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对士人失意叙事直截了当, 一针见血。

  诗歌《西北有高楼》叙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形。诗句"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 奋翅起高飞。"不苦恨自己的才华没人赏识, 而是恨这个社会根本不能给有志之士施展的舞台, 主人公苦闷, 却也是那个时代的苦闷心理。叙事也极为简单, 但却包含了时代的各种背景以及社会的腐朽不堪。叙事的方式也是极为直接, 毫无半分的矫揉造作, 却有力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 对寒士的遭遇积极同情。罗宗强说:"魏晋诗人写景, 往往但写所见, 直叙其事, 虽梗概多气, 感情浓烈苍凉, 而并不注意景物描写之韵味。"[8]59是的, 诗人们写的一切, 都以叙述事情为主, 偶尔兼及景物描写, 亦是达到叙事的效果。

  二、《十九首》的叙事艺术

  (一) 铺成叙事

  铺成叙事, 在《诗经》"赋、比、兴"中, 它是属于"赋", 朱熹说:"铺成其事而直言之。"铺成叙事, 更加直白地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萧涤非说:"先有五言乐府, 而后有五言诗", "乐府能影响文人着作, 而文人着作, 绝不能影响乐府", "五言诗之产生, 亦必由于五言乐府之流行。"[9]16—17《十九首》的叙事手法不但对文人有极大的影响, 而且对理论指导和叙事指引亦是有着的巨大作用和意义。如诗人曹操, 曹子建的诗歌创作, 他父子受这种铺成叙事, 使得这种方法逐渐成为文人创作的一个关注点。讲述一件事情, 使用很多的铺成。如《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 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 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 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 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 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 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 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 被服纨与素。[2]27

  本来是说对人生的感慨, 却引用了"墓地""白杨""松柏"等意象, 用来铺成说明人生的短暂。发出"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的感叹。铺陈叙事起到的效果是明显的, 更加直白地反映作者和主人公的想法和表达的意义。

  (二) 直接叙事

  直接叙事, 使用的手法很直接, 对所要讲述事件以及其他事情平铺直叙, 不做过多的纹饰。如诗歌《行行重行行》中讲了分别很久很远, 各在一方, 以及对离去的人的加倍嘱咐。一层结着一层的直接叙事, 读者去赏析的时候, 就更加明白晓畅。赵义山说:"汉乐府民歌大部分是叙事诗, 颇能描摹人物的口吻精神, 创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或客观地写出一个生活片段, 或写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 能抓住典型细节以表现场面的和人物的思想;较《国风》中的叙事之作, 演进之迹甚明, 开拓了叙事诗的新阶段。"[10]40《古诗十九首》的叙事手段、方法及其意义, 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磨灭的。

  《十九首》以"文温以丽、意悲而远"[11]45的风格, 被誉为"五言冠冕"。钟嵘的《诗品》称赞它"一字千金"[11]45是有其道理的。程相占说:"根据中国古人'缘事而发'的评论以及有关的叙事理论, ……因为它们具有一个根本性的特征:都有事可以发掘, 概括。"[12]30是的, 有事可以发掘, 成了《古诗十九首》的一大特色, 也是人们研究的主题。张永鑫说:"除郊庙歌辞这一大类部之外, 汉代大部分乐府诗基本上是以叙事为主的。"[13]262《古诗十九首》正是属于这一范围之外, 叙事也是其一大特色。

  三、余论

  《十九首》的叙事艺术手法, 成为文人五言诗创作的借鉴, 它的产生对后世诗歌以及其他文体的创作提供了范式。叙事的直接性, 不但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精髓, 亦是开启盛唐时期像李太白一样伟大的诗人伟大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上面赵先生的论述, "较《国风》中的叙事之作, 演进之迹甚明, 开拓了叙事诗的新阶段。"[10]40叙事手法越来越成熟, 这是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曹旭说它:"树立了五言诗的典范。"[2]4这就是其在文学史上的伟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董乃斌。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12。

  [2]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3]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4]王国维, 撰。徐调孚, 校注。人间词话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5][南宋]严羽, 撰。胡才甫, 注。沧浪诗话笺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6]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5。

  [7]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

  [8]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9]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10]赵义山。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1][南朝梁]钟嵘, 撰。曹旭, 笺注。诗品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12]程相占。中国古代叙事诗研究[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1。

  [13]张永鑫。汉乐府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xinqingriji/5717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