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西夏黑水城_西夏牧业经济若干要素的考察与分析论文

心情文字 时间:2020-11-07

【www.haohaowg.com--心情文字】

  摘要:本文结合西夏时期干旱、寒冷的气候,草原、荒漠的植被,对其牧业经济若干要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察。兹认为农牧并存以牧为主是其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且畜牧业因一向在夏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而倍受其统治者的重视。然而这种自然规定和人类选择的统一性,愈来愈受到严重的挑战和破坏,井有愈演愈烈之势。籍此,作者在研究西夏牧业经济若干要素基础之上,对这种原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西夏;牧业经济

  畜牧业,作为西夏王朝的主导型经济,在其生产和生活中一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备受其统治者的重视。后人对这方面的研究亦较多,然而以往的研究对西夏的牧区分布、牧区面积、牲畜的结构比例、载畜量、牧区人口等构成其牧业经济的若干要素的考察与分析却甚少。本文试以此为题作进一步讨论。

  一、牧区分布

  历史时期,我国的气候曾多次寒冷干湿交替,西夏时正值气候变为干冷,其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多草原、荒漠。这种自然景观大致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以东属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以西屑荒漠和荒漠草原。各种资料表明,这种植被景观已于今天相仿佛。依此,我们将西夏的牧区划分为河西牧区、阿拉善牧区、兴灵牧区与鄂尔多斯牧区。

  1.河西牧区

  即河西走廊,指夹在“南山”(祁连山)与“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之间的狭长地带。东起乌鞘岭,西抵玉门关,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宽数公里和数十公里不等。本区海拔1000—1500米,沙碛、戈壁、低山间有绿洲分布。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有名的牧区。《史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余里,有松柏五木,水草丰美,冬温夏凉,宜畜牧。”①唐代以降,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河西的植被遭到较大的破坏,但基本状况良好。这可能与唐代时气候温暖湿润有关。宋皇祐元年(1049年)辽兴宗率军伐夏,北路军突人西夏的右厢地区,“至西凉府(今甘肃武威),获羊百万,囊驼二十万,牛五百。”②西凉府西北部之甘州“通西域,扼西矍,水草丰美,畜牧孳息”。“焉支山,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宜畜牧。”③

  走廊西部的瓜、沙地区亦宜畜牧。《西夏书事》曰:“瓜、沙(今甘肃敦煌、安西一带)诸州素鲜耕稼,素以畜牧为主”。④

  因得到来自祁连山丰富冰雪融水的滋润,夹在其北麓与阿拉善牧区间的河西走廊,不但是西夏重要的牧区,而且亦是其绿洲农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史记》载:“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⑤西夏时,在此开沟挖渠,实行农业灌溉。⑥从今天的水系流域来看,自东徂西,当为石羊河水系的武威一一民勤绿洲、黑河(弱水)水系的酒泉一一张掖一一额济纳绿洲及疏勒河水系的敦煌一一安西绿洲。河西绿洲农业的数量、规模恐怕不大,“甘、凉之间,则以诸河为溉,得汉人若脆怯无他技者,送河外耕作。”⑦

  2.阿拉善牧区

  位于河西走廊“北山”以北,玉门关以东,今中蒙边境线以南,贺兰山以西的广大区域,其间地势比较乎缓,大部分海拔在1000—1400米之间,流沙、戈壁广泛交错,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分布其中。

  据古文献记载,这种荒漠、草原的植被景观早已形成了。《水经注》载“弱水若流沙,沙与水流行也。”⑧唐朝诗人王维曾到这里,“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驰马,秋日平原好射雕。”⑨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王延德出使高昌。经鄂尔多斯高原渡过黄河,穿越乌兰布和沙漠时,“沙深三尺,马不能行,行者皆乘骆驼。不宜五谷.沙中生登厢草,收之以食。”⑩登厢草,又名沙米。是荒漠、半荒漠地区流动沙丘的先锋植物。

  西夏时,除弱水流人居延海形成绿洲外,河水两岸的牧场亦十分辽阔。黄文弼在额济纳河流域考察时曾对黑城附近的河道做过调查,记载道:“老人传说,此河初时水极大,居民亦众,故在此建城.为一蒙古王子所居,称西王。”⑩这是元末明初之事,距西夏已近百余年。可见西夏时额济纳农牧兼营之盛。

  海拔2000米以上的贺兰山,是阿拉善牧区重要水源给养地,其西部的腾格里沙漠,流动沙丘和湖盆草滩交错分布,是沙漠中的主要牧场。

  阿拉善牧区中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广大的沙山、沙丘间有湖泊海子分布,因这里降水较多,沙丘沙山上生长着稀疏植物,如沙拐枣、米子蒿、沙竹等,有植物的地方占整个沙丘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这些湖泊的周围,分布着广大的牧民。⑾

  3.兴灵牧区

  本区大部分位于黄河中游及其支流流经的区域,地跨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往南的桌子山、贺兰山、丰台山、罗山、天都山等一系列山脉,成为这一区域的天然屏障,阻挡着寒风侵袭,沙漠的东移,使这里不但成为西夏的天然牧场,而且亦是其农业绿洲所在地。当时牧区主要分布于定州、灵州、鸣沙州、应理州、威州及贺兰山、丰台山、罗山、天都山一带。

  贺兰山东部的定州(今宁夏平罗省嵬山)“在怀远(今宁夏银川)西北百余里,土地膏腴,向为蕃族樵木之地。”⑿《后汉书·西羌传》曾记载灵州(今宁夏灵武):“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盐产富饶,牛马衔尾,群羊塞道。”⒀宋初的灵州城下,仍柳树成荫。⒁鸣沙州(今宁夏中宁)、应理州(今宁夏中卫),不仅是西夏的产粮区,亦是其优良的牧区,“(香山)山势高耸,草木颇蓄,产青羊。”⒂(‘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将刘昌祚得积谷百万,巾子及粟百万斛,草万束。”⒃威州(今宁夏同心),位于清水河谷平原的东岸,多石质山地,地势较高,气候较凉,是良好的畜牧场所,西夏在此置静塞军司。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至50公里的贺兰山,其东麓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是一农牧皆宜的好地方,嬴秦时即在此屯田,其后的历代王朝又于此兴修了一系列的灌溉工程。这些渠道基本上被西夏继承下来。《宋史·宋国传》载:“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兴、灵则有古渠曰唐来、曰汉源,皆支引黄河,故灌溉之利,岁无旱涝之虞。”⒄贺兰山“在县(今宁夏贺兰山)西北九十三里,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马为贺兰。”⒅兴灵牧区南部的罗山与天都山(今宁夏固原西北):“故垒未圮,水甘土活,有良木薪桔之利。”⒆“多种竹、豹、虎、鹿居,云雾不退。谷间泉水山下耕灌也。”⒇

  4.鄂尔多斯牧区

  本区范围较广,北与辽之上京道(今蒙古国南部地区)接壤,包括今巴彦淖尔盟乌中旗海流图镇乌梁素海以西的广大区域;南部越过长城,至宋、夏交界之横山;东北部与辽之天德军(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河清军(今内蒙古东胜市东北部)、金肃军(今内蒙古准格尔旗纳林乡附近)相毗邻;东部大致与宋之保德军(今陕西绥德市)、晋宁军(今陕西佳县附近)相接壤;西部与阿拉善牧区隔河相望。地势由南向北倾斜,起伏很大,大部分地区海拔在800—1600米之间。地表复杂多样,北部、中部多高山、荒漠、草原,南部多梁、峁、沟、壑的黄土地形。

  鄂尔多斯牧区地处干旱气候区内,植被以荒漠、荒漠草原、干草原为主。除南部横山呈曲四边形(Д)的宜农宜牧区及黄河北岸的绿洲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均适于放牧。现仅择其中部牧区为例说明之。

  牧区东部窟野河东畔的麟州(今陕西神木东北),“城中无井,其惟沙泉在城外.向欲拓城包之,而沙土善陷,每夏兵围城,城中辄忧渴死。”[21]位于今无定河北、黑水河南之夏州却是另一番景观,“属民皆杂虏,虏之多者曰党项,相聚为落于野日部。其所业无农桑,事畜马牛羊囊驼。”[22]西南部的盐州(今陕西定边县)亦是畜牧的好场所,唐元和三年(808年)六月,沙陀酋长朱尽忠与其子执宜率众三万,“被置之盐州,为市牛羊,广其畜牧。”[23]顺宥州(今陕西、北长城外红柳河左岸)北行,便进入牧区腹地一毛乌素沙地。“继迁攻宥州,不胜,仍驻地地斤泽,地斤泽善水草,便畜牧,生聚渐众。”[24]地斤泽,又名铁斤泽,位于毛乌素沙地之中,是较为优越的草场。

  二、牧区面积

  西夏时期,气候较现在寒冷,植被较现在稠密,但与今天相比,已差别不大。同时在其经济构成中,以党项族为主体的游牧民族及其所从事的畜牧业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而以汉族为主体的农耕民族与其所从事的农业占比例较小。因此,我们在估算西夏牧区的面积时,采用不是今天草原的可利用面积,而是该草原的总面积。

  西夏时四大牧区的面积分别是:1.7206×108亩、301098×108亩、0.3240×108亩、1.8788×108亩,共计7.0332×108亩,[25]约占西夏国土面积的72.58%[26],这与今天西北五省草原部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比例基本上是相接近的。

  三、牲畜结构比例

  即以某种牲畜为标准,将其它各种牲畜折合为各种牲畜的比例。通常以牛或绵羊为标准单位。在计算草原载畜量进时,主要依据各种牲畜的食草量来计算。

  史书中关于俘获或降附的部落牲畜数字,牛羊大多是合计,只有西晋太康八年(287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复率种落大小万一千五百口,牛二万二千头,羊十万五千只,车庐什物不可胜计,来降,并贡其方物,帝并抚纳之。”[27]这一数字比较确切完整,因是和平来归,无战死或逃走,故可作估算之用。按此所载,大小牲畜比例为1:4.77。《晋书》中所载牛羊的比例与古代、近代、现代游牧部落的情况是吻合的。宋皇祐元年(1049年),辽兴宗率军伐夏,北路军突人西夏的右厢地区,“至西凉府,获羊百万囊驼二十万,牛五百。”[28]此项记载大小牧畜比例为1:5.0。据日本侵略者在1936—1937年时锡盟和呼盟的调查是1:3.1和1:6.45,平均正好是4.78。公元1827年,沙皇俄国伏尔加河的kalmuks蒙古牛羊的比例为1:4.125。kalmuks蒙古牛羊比例较高的原因,可能是伏尔加河流域与漠北相比,雨量充沛,气温湿润,土壤较肥沃,放牧条件较好,此外,也不排除俄国农业对耕牛的需求,可能也促进了牛群数量的增长。[29]《晋书》记载与日本资料在时间上相差1650年之久,而大小牲畜的比例,二者却极其相近。准此,我们亦可说西夏时期大小牲畜的比例为1:5.0。

  四、牧区载畜量

  亦称“草原载牧量”,简称“载畜量”或“载牧量”。一般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草原上放牧适度的条件下所能放牧牲畜的头数。通常用每公顷或每百亩草原上平均放牧牲畜单位数(牛单位或羊单位)表示。我国习惯于用绵羊单位表示。指单位面积草原上一年能饲养成年绵羊只数,或每只绵羊占用草原面积。

  通过对西夏牧区的分析,可知其草原多干草原与荒漠草原;一般干草10—20亩地养一只羊,荒漠草原50—70亩地养一只羊,[30]但是同一类型的草原,因不同的地貌、气候、土壤,载畜量亦是不同的。同是阿拉善荒漠草原,滩地草场载畜量仅为每平方公里30—38只绵羊单位,而沙漠湖盆草场却高达60只绵羊单位。[31]鉴于此,并结合相关资料,估算河西牧区、阿拉善牧区、兴灵牧区、鄂尔多斯牧区每亩畜量分别是12、60、42、22只羊单位。每牧区所承载牲畜的数量为0.1434×108、0.0518×108、0.0854×108、0.0077×108绵羊单位(算法是各牧区草原面积除以各牧区每亩载畜量)。西夏时期载畜量共计2883万羊单位。

  五、牧区人口

  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特别在封建时代,生产基础是分散化、封闭性的个体劳动。人口的多寡,对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对以畜牧业为主要类型的西夏,畜牧业人口的多少,更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西夏人口还没有达成共识,有100万、200万、250万、280万、400万、900万之说。[32]缘此,本文拟对西夏人口作一初步估算.

  畜牧业人口的多少,可通过该牧区人口的承载力计算。人口承载力取决于该牧区的食物产出量及人均消费水平两个因素。然而现存的历史文献,并没有直接提供与相关以资参考的数据。在这里,我们只能通过古代其他游牧部落来估算西夏牧区人口。

  古代游牧部落人均消费水平,我们以西晋太康八年(287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所率领本族投附人口及牲畜量作参考。当时这一部落投附人口为1.15万人,牛2.2万头,羊10.5万只(当然也不能排除共有鸡、鸭、鹅等家禽),[33]共计21.5万羊单位。我国羊的出栏率一般为20—25%,那么这一部落牲畜出栏头数为4.3—5.7万羊单位,人均年消费为3.7—4.7只羊单位。现代我国北方羊的胴体重一般为26市斤,[34]则匈奴大豆得一育鞠部落每人每天的摄取量为415.5—413.9千卡,这与维持一正常人生命所需热量相差甚远。[35]这样为了生存,以畜牧为生的少数民族与周边从事农耕的民族便进行着各种贸易(包括战争)。此外,党项人还依靠野菜、草籽充饥。“西北少五谷,军兴,粮馈止于大麦、荜豆、青麻子之类。其民则春食鼓子蔓、碱篷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席鸡子,地黄叶。登厢草,冬则畜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36]

  现代游牧民族相关的数据与《晋书》中资料是接近的。今位于甘肃肃南县东北部的泱藏乡为一游牧民族乡,其人口为1752人(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1990年全乡拥有大牲畜6294头(匹),小胜畜为38876只,其中绵羊7799只,山羊884只,生猪243头。折合羊单位为40064.6只,人均年消费绵羊4.6—5.7只。

  无论从时空分布上,还是从人均消费水平上,我们认为取《晋书》中人均消费量作为估算西夏牧区人口更接近事实。基于此,估算西夏牧区人口为154万左右(算法是存栏头数乘以一只绵羊的屠体重除以人均消费量)。西夏农业人口为53万(算法:西夏农业面积200万亩乘以每亩粮食产量138斤,除以人年均消费粮食522斤.具体分析另有专文讨论)。

  因此,我们可知西夏的总体人口为200万左右。若考虑到自然灾害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西夏人口最低限在140万左右。注释:

  ①史记:卷一一0[M].

  ②西夏书事:卷一二[M].

  ③(俄)克恰诺夫等.圣立义海研究[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31—32.

  ④西夏书事:卷三三[M].

  ⑤嘉靖宁夏新志·水利:卷一[M].

  ⑥宋史·夏国传下:卷四八六[M].

  ⑦水经注:卷三七[M].

  ⑧(唐)王维.全唐诗·出塞(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卷一二八[M].

  ⑨宋史:卷四九○[M]。

  ⑩黄文弼.西北史地论丛[C].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01.

  ⑾任美锷.中国自然地理纲要[M].商务印书馆,1980.352.

  ⑿西夏书事:卷一十[M].

  ⒀后汉书:卷八七[M].

  ⒁嘉靖宁夏新志·中路灵州:卷三[M].宋张舜民西继诗.

  ⒂宁夏府志·地理:卷三中卫县条[M].

  ⒃西夏书事:卷二五[M].

  ⒄宋史·夏国侍下:卷四八六[M].

  ⒅西夏书事:卷十五[M].

  ⒆宋史·郑文宝传:卷二七七[M].

  ⒇圣立叉海研究[M].60.

  [21]宋会要辑稿·兵:卷二七[M].

  [22]全唐书:卷七三七[C].

  [23]资治通鉴:卷三七元和三年六月条[M].

  [24]西夏书事:卷四[M].

  [25]林祥金.我国畜牧业经济[M].农业出版杜,1981.124.载甘肃草原面积19506万亩。张明华.中国的草原[M].商务印书馆,1996.26.载甘南草原面积为2300万亩。则河西牧区面积为17206万亩。任美锷.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M].科学出版社,1992.48.载阿拉善地区面积为16.64万平方公里。宁夏农业地理[M].科学出版社,1976.118。载阿左旗牧区草场61440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56.7%,本区草原面积取其值。宁夏农业志[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57.蚁兴灵牧区面积为32400096亩。鄂尔多斯牧区面积包括巴彦淖尔盟大部、伊克盟昭盟大部及宋夏交界的横山一带。其中巴彦淖尔盟牧区有伊克昭盟牧区面积分别参考巴彦淖尔盟志(上册)[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伊克昭盟志(第四册)[M].现代出版社,1994.横山一带牧区面积,大约为伊盟牧区1/3。

  [26]李虎.西夏人口问题琐谈[M].测估为64.6万平方公里。用西夏牧区面积除以此数即得。

  [27]晋书:卷九七[M].

  [28]西夏书事:卷一十[M].

  [29]王尚叉.西汉时期黄沙水患与中游土地利用关系[J].地理学极.2003.(1).

  [30]中国的草原[M].106.

  [31]宁夏农业地理[M].78.

  [32]漆侠、乔幼梅.辽夏金经济史[M].216.杜建录.再论西夏的农业[J].中国农史,2003.(1).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西夏人口[M].人民出版社,1998.袁祖亮.中国古代边疆民族人口研究[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289.李虎.西夏人口问题琐谈[A].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余苇青.试论西夏人口消失的原因[A].首届西夏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宁夏人民出版杜,1998.

  [33]晋书:卷九七[M].

  [34]孛志农.中国养羊学[M].农业出版社,1993.373.

  [35](美)西奥多·拉布扎.食品与健康[M].表2.1.轻工业出版社,1982.20.

  [36]西夏传·隆平集:卷三十[M].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xinqingriji/8693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