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文化传承论文】地域文化论文

建设方案 时间:2024-03-15

【www.haohaowg.com--建设方案】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关于地域文化的论文有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域文化论文,仅供参考。

  中国的地域文化【1】

  内容提要:地域文化其实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有特点的文化类型,它表现在方言、饮食、民居、婚丧节庆、民间信仰等方面,它产生的原因是地理环境,移民,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民族、宗教以及外来文化。

  地域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有利于保存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的改善,人口流动的加快,信息手段的进步,一部分地域文化将不可避免的会消失,而地域文化越来越趋同也是不可避免发生的。

地域文化论文

  以往对地域文化大多属于消极保护,如今只有积极的去做好保护工作,才能避免完全灭绝。

  把我们凡是能够保存的古代遗存尽可能的保存下来,不是为了我们今后能够再回到古代,而是让我们能够欣赏、怀念、追忆我们的古代文明。

  讲地域文化,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其实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有特点的文化类型。

  它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和其他周围区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如果这是某一个地域文化,但是它跟旁边的地方或其他地域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划分就没有什么意义。

  既然要划分,这个空间叫做某种文化,那它必定跟周边至少有一点明显的差别。

  例如有些地方吃辣,它周围也吃辣,这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不如把周边区域也划分在一起。

  所以我们对地域文化不能简单化,应该讲明它是最能够体现这一范围特点的。

  对于这种现象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注意到了,古语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意思就是说,你走出一百里就会发现风就会变;如果再走到一千里以外,那里俗都变了。

  风俗就是这样来的。

  什么叫风,什么叫俗。

  “风”是一种流行,它是一种时尚。

  “风”是经常变化的,它不断的更新,所以等走到一百里之外发现这种时尚又变成另一种,它是不够稳定的。

  当然在古代一百里恐怕一天走不到,这个范围就比较大了一点。

  如果今天一千里之外的时尚,在互联网传播的时代,明天就有可能在贵阳出现。

  但在古代的时候一般都要通过步行,而且作为一种“风”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可以流传的过去的,所以可见这种“风”所影响的范围比较小。

  俗就是习俗、习惯,它就比较稳定了。

  因为它比较稳定,所以它影响传播的范围就比较广。

  对于在一个俗的区域里面它可以有十种“风”,那十种“风”是不是都可以成为俗呢?那不一定,有的“风”一会儿就过去了,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么留下来的成为一种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传统,它比较稳定。

  那么地域文化有不同的划分范围,就像我们划分空间范围一样。

  比如说华夏文化区域或者汉文化区域那就比较大了,这个范围不仅是在中国历史上面华夏族或着汉族生活的地点,也包括受到这文化影响的区域。

  有的今天成为外国了,例如朝鲜、越南在历史上也都是华夏文化所覆盖的,这就是大的文化区域。

  那么小的文化区域,我们国内往往以古国、古代的地名来命名的。

  比如吴,那是因为古代有一个吴国;越,有一个越国。

  大一点,比如东北、西北这一类比较大的文化区域。

  在这大的文化区域下可以有文化亚区,这就更加细分了,更有特色了。

  往往历史上的一个国或两个国的范围里面,今天可以有种明显的跟周边不同的地域文化,那我们可以用这些地方来命名。

  比如贵州与湖南争执的夜郎文化,这个夜郎就有一个古国叫做“夜郎”。

  如果有的话来,以此命名,那很明显希望追溯到夜郎国存在的时间以及它的遗存,如果有的话应该可以是一个文化亚区。

  还有一种叫地域文化岛。

  为什么说是地域文化岛?其实我们研究方言有一种方言岛,所谓岛,有它独特的一种形态,一种特点。

  那周围跟它都不同的,孤零零地像海里的一个岛一样。

  比如说明清那些屯堡就是一种文化岛。

  为什么是文化岛?因为当地的人,他们的祖先完全是外来的移民,并非当地人。

  但是又因为是有军事性质的,所以它不会跟周围融合,譬如明朝的制度,它在各地设立的卫、所兵源的来源都是外地。

  而且它规定如果这些兵源减少了,死亡了,逃亡了,不能就地征集,而是要到他原籍征集过来。

  譬如说贵州有一个地方,当时明朝曾经在这里设一个所,那么它是规定这里的人,如他是江淮直接来的,在整个明朝存在过的时间里面,所有减少的兵源统一要到原籍去找,再加上它跟周围的少数民族或本地人没有交流,在围墙里面时间长了,就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跟周边都是不同的,就成为一个地域文化岛。

  这种现象尽管明朝覆灭了,不再有新的移民来了,但是长期的影响加上跟周围的文化差异,所以往往有的到改革开放之前还存在。

  还有譬如近代外国人的租界,有些外国侨民集结的地方,它也会形成这种现象。

  比如东北一般都喝白酒,但哈尔滨喜欢喝啤酒。

  其实这不是中国人的习惯,是俄国人在哈尔滨造铁路才形成的。

  哈尔滨原本是没有城市的,所以集结了大量的俄国侨民,有的世世代代都在那里。

  现在哈尔滨还有东正教的教堂,中国人不信这种宗教,那就是俄国人带来的。

  吃什么大面包,喝点饮料,喝啤酒都是俄国人带来的。

  所以在中国近代一些外侨集中的地方以及一些租界形成一个文化,它有很多类型。

  中国人在里面往往也受影响,有的也接受了这种文化,所以这是地域岛的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们研究了解地域文化有几个要素:?

  第一个特点:是方言?

  中国方言特别多,这个现象世界是少有的。

  为什么呢?非洲语言多得不得了,文字跟语言都有区别。

  但在中国秦始皇统一的时候,秦始皇做了一件让人无法否定的事——统一文字。

  他推广同样的文字,就使中国形成了一个特点,就是凡是中央王朝管到的地方,包括今天已经不属于中国的越南、朝鲜,也包括当时藩属琉球,统统通用汉文。?

  但是能够统一文字,却统一不了语言。

  方言还是存在的,而且方言在南方特别多。

  北方因为人口迁移很频繁,特别是西北外来的人口太多,把原来的语言大多替代了。

  而且北方地理障碍比较少,比如华北平原、黄淮平原、蒙古高原,所以入千里没有什么障面。

  但南方山多,在古代地理障碍多,所以很多人迁移到那里,或与土著居民不太交往,就形成了各种各样大量的方言。

  浙江南部县与县之间,甚至一个县里面就已经不能通话了,到了福建、广东、西南,好多都是这样的。

  县城里的人跟城外的人话已经听不懂了,更不要说再远一些地方的各种各样的方言了。

  但是由于中国的政治中央集权推行到各地,比如西南改土归流以后都是外派的官员推行普及文字,所以大家的文字是一样的,但方言还是有的。

  讲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首先要看有没有同样的方言,有没有大致一样的方言,这是最大的一个特点。

  方言产生,成为同一个区域人群交往的媒介,时间长了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

  如果听对方的话还需别人翻译或解释,就很难形成文化心态。

  这个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影响,所以南方方言要多于北方,而且南方方言保留中国古代的音素有许多。

  今天北方话已经不是中国古代原来的方言了。

  汉唐语言的音素更多的是保留在南方,如福建的闽南话里保留着唐朝以前的音素相当多。

  日本语里,当时制定文字的时候,比较多的是受唐朝的影响。

  人口迁移以后,特别是移民占多数的地方把外来的话带过来,又跟土著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方言区。

  因为方言会有一个共同的心态,所以在历史上特别是集权制度下面,它会形成政治集团。

  都是一个地方的人,大家有共同的方言,共同的心态,再加上共同的政治利益,并且统治者就利用这些文化现象来维持地方的稳定。

  如西汉的时候,刘邦是沛县人,他父亲在丰县,所以沛县、丰县这一带的老乡就成为他统治很大的基础。

  又如唐朝关陇(关中和陇西)集团,因唐李氏是陇西人,发迹于关中,所以关中与陇西这一带人就形成了关陇集团。

  到了北宋的时候,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

  据说宋朝的皇帝是有规定的,宰相是不能用南方人,而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南方人说话他们听不懂。

  南宋迁移到南方,北方的难民到了南方,这个风气才慢慢改变过来。

  但是到了明朝和清朝,这种风气又复活了,明、清朝用的太监都是北方人。

  如果太监不是北方人,不能说官话,也需从小调教训练成一口标准的北京话,这样才能进宫,否则就进宫也只能做粗活,到不了皇帝身边去服侍。

  两朝帝师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常熟虽然离上海不过一百公里,但常熟话让上海人听起来都很吃力。

  虽然翁同龢祖籍是江苏常熟,但他自己和家里四代人都在北京为官,并且他在北京长大,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所以他才能做皇帝的老师。

  到了近代北洋军阀,我们都喜欢以省的地域作为它的称呼。

  如直系军阀,因今天的河北、天津、北京,当时都叫直隶,这些人都叫直隶人,如冯国璋等人,所以叫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段祺瑞合肥人;奉系军阀,张作霖父子是奉天人(今辽宁)。

  北洋军阀是根据他们所在的原籍作划分的,他们的骨干成员往往是他们老家的人。

  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外面的人,相对来说他更加相信自己家乡的人。

  这个习惯到了国民政府里也是这样,所以国民政府有句话是湖州的中统,江山的军统,奉化的侍卫官。

  中统就是中央党部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由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掌管。

  陈家是湖州人,所以他们优先任用湖州人;军统戴笠是浙江江山人,所以他优先任用江山人。

  中国那个时候大家往往没有共同交流的语言,即使有的话,也只是希望自己的话只是在某些范围内流通,所以方言的笑话有许多。

  当蒋到了台湾,他就发现台湾本地人与大陆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

  台湾以闽南人为主,讲的主要是闽南话和客家话,外地人根本听不懂,所以蒋到了台湾以后大力推广国语(即普通话)。

  当时推广力度很大,如果小孩子坚持讲本地话,就会遭到罚站示众的处罚。

  学生不学国语不行,教师不会国语的解聘。

  他们是利用这种文化差异,其实是政治差异。

  在中国历史上,从古代到现代,人际交往以至于政治、生活中间,方言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方言也是艺术的一种基础,特别是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里很重要的戏剧和曲艺的基础就是方言,如果用普通话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如果本地的方言基本上没有什么人用了,以地方为基础的曲艺艺术也就没有市场。

  曲艺只流行于同一个方言区,如果超出这个区域也就没有什么市场了。

  如果某些剧种跨区域了,就会产生新的品种,京剧就是如此。

  京剧最早不在北京,是乾隆皇帝要给祖母祝寿,全国好的剧种都要到北京义演。

  徽州的徽班进京后一炮打响就留在北京,之后徽班吸收了很多北方话就形成了今天的京剧,如果它坚持用徽州话是不可能为北京的王公贵族所接受。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fangan/31591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