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立春 电影|电影立春的观后感言

艺术论文 时间:2023-07-25

【www.haohaowg.com--艺术论文】

  导语:电影《立春》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王彩玲和一群文艺青年在生活与艺术的矛盾中苦苦挣扎进而妥协于生活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电影立春的观后感言,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电影立春观后感】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一心追求高雅美声声乐艺术的师范女教师王彩玲(蒋文丽饰),因为客观长相的限制,总是在现实与理想冲突中苦苦挣扎,清高而孤独地耽误着自己青春的悲情故事。虽然她最终能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高雅舞台放声高歌并过上了小康生活,可她感情上的失败与独善其身形成的孤独伶仃(最后只能是在孤儿园领养了个兔唇女孩当相伴身边的女儿)却令人不得不对她产生了无限的怜悯和同情。同时,影片让人对“北漂一族”的艰辛有了相当的了解,也对"艺人"们的孤傲有了充分的理解。

  所有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可以用两种关系联系起来,一种是起“歧”一种是“欺”。换而言之:这些人物或多或少都是生活在人与人的“歧视”和“欺骗”的环境之中的。大概说一下:女主人公在受到世人的歧视的同时还在歧视追求她的钢厂胖工人,在受到画家的歧视之后还要欺骗胖子说自己为画家放弃了户口转京的名额,在女邻居面前编造自己已经被北京话剧团录用的谎言;被自己所谓的老汉欺骗的女邻居,言语中暴露了对主人公的歧视;胖子为了出气欺骗自己画家哥们的母亲;舞蹈老师受到世人的歧视甚至侮辱后用一种极端的手段来雪耻,其实也是在欺骗所有人,包括欺骗自己;主人公的光头癌症徒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了老师,同时也欺骗了老师和世人;画家遭到母亲的不理解和歧视,同时歧视和侮辱相貌丑陋的女主人公,最终以欺骗世人为自己的职业并毫无羞耻感。

  请问在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有谁用自己的真情顺利的换到了对方的真情的?那句著名的古训“将心比心”在这里黯然失色了。不过有一例除外:女主人公和舞蹈老师他们之间是真诚的,互相同情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相似点……试想当世人把这两位所谓的“变态着”抛弃之后,“变态者”只有在“变态者”身上才能体会到人情味,这种世态炎凉的冷漠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那么题目的最终含义迎刃而解:冷漠的人际关系就是严冬,盼望有一个: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消除歧视的社会,就是对春天的向往。

  其实题目清晰后,电影内容就十分明朗了,没有必要计较太多的小节,关键是立意非常人性,不再是靠什么你死我活的血腥、车撞马翻的火暴、男女调情的下流来支撑内容,而是用一种吟唱,哭诉的吟唱,将自己心中的苦闷与不公待遇向世人吟唱出来,吟唱者不仅仅是主人公,也是导演,和其他生活在感情冷漠的冬天里的人们。

  【篇二:电影《立春》观后感】

  大雨前后,接连几天湿度97%,广州的春天,鱼可旅行,人要窒息。

  好的是,阳台花园一片生机。几株野草格外葱茏,欲除之,却突生怜悯。

  清高如我这般,都有机会在人生某个时刻意识到,也许自己一生都是那一株野草,永远成不了耀眼的玫瑰。

  母亲去年退休,她16岁参加工作,做了三十多年的工人。模糊记得小时候家里床边有张画,费翔或是蔡国庆。小学时每年看春晚,母亲都喜欢考我当红歌唱明星的名字,这自然养成我后来八卦明星的本事。也由此推断,母亲是一个追星的人,那些明星是母亲眼里的玫瑰。然而她从来知道自己是野草,也甘愿野草一般生活着,简单平淡。

  从小书本里就学到不少伟人的故事,毛主席、鲁迅、爱因斯坦、牛顿、雷锋……他们的人生绚烂夺目,是历史舞台的主角,是我眼里闪耀的玫瑰。

  顾长卫的电影《立春》里,小城市的音乐老师王彩玲,她说自己没钱没背景长得丑,除了一把好嗓子就是个废物,但她“知道”自己一定能凭着这把嗓子一路唱到巴黎歌剧院去。她不屑于在小城市里发生爱情,她总是告诉别人她就要调去北京中央歌剧院。然而与理想巨大的反差是,她常跑北京拿钱让人帮买北京户口,到北京各个艺术团应聘屡败屡战,某艺术团的人事员说“不招人、没编制”王彩玲硬是唱起歌剧想表现一下,人事员说“行了,知道你水平了,你去年就来过”扬长而去。王彩玲跑到高校里说干啥都行,教员说“没编制了。有北京户口吗?没有,那想都不用想”。

  很多人想必同我一样,同这个王彩玲一样,当被第一次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便在心中种下一个玫瑰人生的梦。理想中张扬清高,现实中挫折沮丧,慨叹怀才不遇,以至于迷惘。我们像野草一样存在,却并不甘愿像野草一般活着。

  《立春》没有给我一个“丑女历经磨难,凭借惊艳的好嗓,终于功成名就”的励志期许。最终,王彩玲接受了平凡的人生,领养了一个孩子,改行卖羊肉。面对这样的结局,无语而沮丧。当然,现实大多就是这样。

  过完年,我的爷爷89,奶奶86,他们生活在农村一辈子,经历过打仗、土改、公社大锅饭、包产到户、缴公粮、农村年轻人打工潮、农村户口改县城商品粮户口、建设新农村……他们不知道刘德华不知道爱因斯坦,奶奶老是笑着说“电视里那些人唱戏唱一天累不累”。在他们心中没有野草没有玫瑰。你怎么定义他们是野草还是玫瑰?

  谁又有资格定义你是玫瑰或是野草?上帝吗?那我们是否真的生活在一个有上帝打理的花园?

  野草与玫瑰定义的区分是否平凡与伟大的区分?所谓平凡,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佛说“众生平等,皆有佛性”,众生哪个是非凡?所谓伟大,在地球百亿年的进化里,在《2012》人类末日的滔天海啸里,伟大是多大?

  《立春》里那所谓不甘平凡自命清高的王彩玲,所追求的并不是歌唱的喜悦,而是万众瞩目的名利。那我所追求的呢?

  除开名利,野草与玫瑰毕竟是空。

  《立春》仍旧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无关名利,是归于追求生活幸福本质的故事。

  【篇三:《立春》观后感】

  小人物的故事总是能让你我有一份亲切感,我们总能在他或是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总有一句台词让你黯然神伤,总有一个情节让你猝不及防,因为你不是在看他人的梦想,你是为自己的人生感慨。

  关于王彩玲

  王彩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准确一点的词说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用最令人刺痛的字眼说是志大才疏。痴迷歌剧,但是本身天分有限,根本无法进入中央歌剧院,不过她但又不可抑制地认为自己是块能出彩的料,对于在小城市教书这份工作显然十分不屑,始终梦想着要成为北京人,要进入中央歌剧院,直到被阳光深深地刺痛双眼,半夜里低声啜泣。

  或许是虚荣心的作用,让她在很多场合说自己能耐了得,先是说快调到中央歌剧院了,后是在酒吧里说自己是中央歌剧院的首席主唱,殊不知,这些虚荣的光环会给周遭的人误导,让你做很多无力去做的事情——比如找北京的关系做这个做那个,撒一个谎,要靠撒一百个慌来圆,何必呢!

  小人物的奋斗和坚持,梦想和现实的拉锯,让王彩玲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处境状况,明白自己是一个怪人,最后弹钢琴的手剁起了牛羊肉,唱歌剧的嗓子唤起了叫卖声,落寞后归于平淡,或许还有不甘,只留碎碎念。这就是中国式的生存之道,在此岸过的安稳就足够了,谁能料得到彼岸是些什么未知。

  人往高处走,每个年代,都有怀着这样想法的人前仆后继地失败。生活没法让每个人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现实,有追求的人陷于绝望的环境中最终绝望。当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面临冲突时,究竟哪一个更重要?我们首先要有尊严地生存下来,然后才有让梦想实现的可能。但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得到谅解和祝福,像王彩玲这样,在梦想面前骑虎难下,沉醉在自己编织的一个又一个谎言里。在王彩玲们看来,生活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平凡。对于平凡的这种恐惧吞噬了他们的灵魂,同时让他们自己的生活痛苦不堪,她们选择对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这是在精神上高人一等的救命稻草,除了喜爱的艺术,确实没有比她们身边的人更了不起的地方。但精神上高人一等最终要转化为在实际生活中高人一等,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王彩玲在艺术面前不是那么坦然的,她和四宝一样,对于功利,比艺术更向往。毕竟,现实生活高人一等的是始终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如果生活的意义仅仅靠别人的目光和掌声来赏赐,那也太被动,但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或许你我就是其中一员。面对这样的人,你忍心了断他的梦想吗?你确定你毁灭掉他的梦想是为了他好吗?也许可以促使他尽快的面对现实,但是他会过得幸福吗,还是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当你看到这样的人的时候,巨大的悲剧力量会把你压倒,对我而言,我只能睁着眼睛去看,提醒自己:多去关注和拥抱生活中温暖、美好的一面,同时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梦想,即便它真的可笑。

  关于胡金泉

  胡金泉同王彩玲一样,是这个小城的另类人,他狂热着追求着艺术。他虽然是个男人,但是心理上可能更像是一个女人,所以小城里的人都叫他“二胰子”。他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可,首先他想和王彩玲假结婚,但是王彩玲不愿意。后来他用一个极端的方式向人们证明他是像其他男人一样的男人。他把他的女学生拖到了男厕所。此时镜头停留在厕所外,我们不知道他在里面是什么表情。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他“奸未遂”从厕所出来时,在众人面前,他是何等的自豪。他终于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完整。

  关于小张老师

  与王彩玲的对比让她更满足。所以她喜欢和王彩玲交朋友,还给王彩玲买了自的慰器,其实这里的潜台词不过就是我有“老汉”,你没有,你就用这个吧。在她“老汉”弃她而去时,王彩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因为王彩玲过得比小张老师更惨,小张老师才会来找她,这虽然也是王彩玲开始自省的侧面印证,但我还是觉得这种表达方式过于直接,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其他

  一个人的一生真的很难说是一个什么样子。谁会知道10年后的自己在哪里,是个什么样子?一如10年前我压根儿不会想到今天的我会在京城的一角,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一样。很多当时规划的路,随着境遇的变化会作出很大的调整也不尽然。某一天,见到什么样的人,看了什么样的书,看了什么电视节目,听了什么广播节目,看了什么电影,听了什么音乐,都有可能对自己的思路产生启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更不用说,发生了什么大事,彻底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一如蒋敏、林浩。

  有的人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你需要花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他此时的高度。而你在努力的过程中,势必会有更多的艰辛。如果,王彩玲生活的城市再大一点,所在的时代再靠近现代一点,她的长相再好看一点,或许就是另一个结局,而所有的这些,都和她的才华无关。或许,人往大地方去,往好的地方去,对个人,对家庭未必是好的,在小的地方,安分守己,得心应手,生活质量更高,而在大的地方,事多事难,要学的太多,要操心的太多,或许就是一种摧残。

  我们总在给自己设定一个假设,如果某个问题解决了,所有的苦恼都没有了。但事实好像不是这样,发现问题接踵而至,到了另一个阶段,困惑或许更大呢?就像歌词唱的那样“也许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我的同学中,有愁没房没车的,这在现在这个阶段更为突出一些,而另一些人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他们的反馈,物质上的问题解决了之后,问题更加麻烦,要社会地位,要……,哪里是一个假设那么简单。只是这个问题挡住了所有的视线罢了。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lunwen/26895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