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农学大师在古代 小说|古代农学思想论文

哲学论文 时间:2024-02-13

【www.haohaowg.com--哲学论文】

  农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天地人物相统一”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和应用,那么有关论文该如何写呢?下面小编整理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农学思想论文【1】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

  统治者为什么重视农业?

  因为农业的发展:(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其规律为:农业发展→农民生产安定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矛盾缓和→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象的。

  促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l)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一般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保障农时、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如教材所讲到的商鞅变法中规定“农民耕田织帛产量高的,免除徭役”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秦的强大!除此外还有北魏实行“均田制”一定程度抑制土地兼并,分给农民一定土地,隋唐继续实行均田制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重视水利的兴修,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清朝设置专门负责治理黄河兴建水利项目的“河道总督”一职,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农耕促进我国古代农业质的飞跃。

  汉朝普遍使用耦犁和犁耕法,发明了耧车,唐代制成曲辕犁,发明了筒车等。

  这些也都极大促进农业的发展。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才使中国古代的经济得到发展。

  (6)外来移民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

  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7)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8)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如汉代耧车、“代田法”、“区田法”等的出现体现我们当时的农业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2)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3)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荒地开垦,土地面积增加;

  (4)水利大面积兴修;

  (5)政府收入增多,人口增殖;

  (6)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

  (7)农产品商品化;

  (8)形成一些特色经济区域。

  如明清农业生产中的茶、桑、棉花等经济作物,成为一些地区农民的专业经营,出现了专业化区域;

  (9)农学著作的问世。

  如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我国先后出现了汉代《泛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清的《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有“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等伟大贡献、优点。

  但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1)农业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生态环境方面的代价太大。

  为了开垦土地,大量烧荒伐林大片森林消失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2)科技含量低。

  虽然中国古代也有一些新工具新技术的改进使用,但总体看中国农业走的是一条依赖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型经济,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这一点甚至到新中国建立前都很突出;

  (3)一直未突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范畴,商品化程度低;这一点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我们都可以看的很明显;

  研究学习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发:(1)农业经济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人民的辛勤劳动;

  (2)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3)只有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农业经济才有长足发展,所以要把发展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大结构下思考;

  (4)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甚至可以说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古代农学思想论文【2】

  纵观近年来有关中国农学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农学思想史研究作为农史研究的一个领域,在学术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研究成果相对于农史研究的其他分支而言,仍然比较薄弱。

  研究中的不足主要有:研究范围较小,文章数量不足,研究问题集中,研究深度不够。

  众所周知,农学思想具有很长的历史跨度,它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但有关农学思想的研究却显得不成体系、文章数量不足。

  目前为止涉及这一领域的文章还不足30篇,这与我们挖掘探索古代农学思想宝库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有关中国农学思想史的研究还有待我们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推进。

  中国农学思想史研究可谓农史研究深水区,几代农史学者孜孜以求。

  笔者在1992年发表过《略论中国古代农学思想史的研究》

  一文,博士论文即为《中国古代农学思想研究》。

  多年来关注农学思想史研究,近年来有关农学思想史的论文,著作不少,颇多资料和学术观点可以借鉴,遂整理出版博士论文,于去年出版了一本《中国古代农学思考论》,也算是没有辜负郭先生培养,对自己过去学术探究作一个小结。

  最近,拜读黄颖、王思明关于《中国农学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于是想就古代农学思想写点看法,敬请方家指正。

  一、根源追溯

  中国古代农学思想研究的先驱,首倡乃西北农学院石声汉先生。

  石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农史前辈,他认为:“凡真正从生产实践出发,具体实在的认识了生产过程中所用技术知识的理由才归结为原理原则的,便不会虚妄。

  这些原理原则,无可避免地会自己汇集成为一个思想体系或系统认识。

  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生产知识,很早就已形成了一个哲学思想体系。

  而且,我们还想根据农书中表明的事实,说明这个思想体系。

  ……在农书演进史中,我们珍视“天、地、人”三才观念,每一点一滴的进展”。

  另一位农学史前辈辛树帜先生撰《易传的分析》一文3,考证其成书年代,全面分析其中内含哲理,及其反映的先秦农业思想,分析《月令》体裁的农书与儒家思想关系。

  其实《月令》不是纯粹的农书,乃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月令图式”是儒家“天道循环”“,天人一体”的思维图式。

  实际上,我们研究古代农学思想是想追随老一辈农史学者的学术传承,做一些深入探究。

  但有感传统文化及国学修养不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关于古代农学思想研究,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郭文韬先生的研究较为系统,成果丰富。

  这一脉学术传承较长、研究队伍较大,他所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有程遥、赵敏、严火其、胡火金等都深入进行过中国农学思想史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带领其两位研究生对中国古代农学思想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程遥以古农书为主要研究依据,指出农学思想的范围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中关于农作技术的原理原则,农作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不涉及农业经济、管理、政策等内容。

  博士生赵敏认为,农学思想属于科学思想史的范围,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它探讨的是农学中的哲学问题,这就要求农学思想研究农学中的一般原理、原则,研究传统哲学思想在传统农学中的应用。

  2006年杨直民先生编著出版《农学思想史》,在深入研究古今中外著名农学代表人物及农学著作、重要农学分支学科和流派基本理论与思想的基础上,阐释了农学思想史层面的基本概念:农学思想史是研究农学重要思想、概念、理论、学说发生发展的历史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lunwen/30956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