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关于京剧的论文|关于京剧的论文

教育论文 时间:2024-02-27

【www.haohaowg.com--教育论文】

  关于京剧的论文大家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京剧的优秀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京剧的论文

  关于以京剧艺术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1】

  京剧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它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为教学内容,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

  这对于一向很少被重视的京剧艺术和中小学艺术教育来说影响深远,也必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培养对民族文化的鉴赏、审美能力,此举不仅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

  我们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于2010年12月7日挂牌成立“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并建设了一流的京剧训练场馆,聘请了黄孝慈、孙立源等知名京剧艺术家长期担任辅导员,并提出了“让师生享受京剧”的响亮口号,以京剧艺术为引领,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就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深远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校课题组申请了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京剧艺术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以我校“孝慈京剧艺术团”为平台,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必将提升学生的京剧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文情怀,推动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

  具体研究方向为:

  一、 增强认同感,升华使命感

  本课题研究认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事业,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它。

  传统艺术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更能使我们的学生不断增强对优秀传统艺术的认同感,进而升华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为公的使命感。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以“诚信”为校训,追求培养长久的现代人;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发展;深信学校需要精神滋养、文化浸润;深信人类的文化、伟大的精神藏于经典之中。

  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坚信在校园文化中渗透京剧文化,启迪的是师生的艺术人生,提升的是学校文化内涵 。

  陶行知先生也说:“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

  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对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

  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培养追求真理的情感并能努力与奉行。

  同时也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指个人盲目的追求,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培养和正确的情感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在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

  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表示,这15首曲目的选定首先考虑的是通俗易懂,曲目内容易于接受,唱法比较简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这些唱段里,每段都是一个故事,老师教唱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了解历史故事的过程。

  同时,15首曲目涵盖了京剧的很多行当,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京剧的艺术特点。

  我们也已经认识到京剧艺术教育要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让孩子们知道一些历史、知道忠孝礼仪和儒家文化,多传授一些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孩子们怎样做人。

  京剧传统戏曲剧情里,有很多是教人怎么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做好事、做好人的心理,培养孩子的爱心,营造一种氛围,滋养一方土壤,打造一支团队,形成一种力量,培育一种精神,这也是“爱心凝正气,奉献促和谐”的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更加觉得京剧艺术的教育性完全具有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知情意”的内涵。

  二、 开设京剧艺术课程

  我们认为京剧艺术更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科综合的一门艺术课程,它的推广与应用必将引领其它学科的更好发展。

  再者,以京剧艺术为引领,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实践研究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学生的京剧表演艺术达到专业水准,而是在于一种普及和启蒙,首先能吸引孩子,其次通过京剧这一国粹,能够让孩子去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文化艺术多元化、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多种选择的今天,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像有“国粹”之称的京剧,虽然蜚声海外,但在国内却后继乏人。

  我们有将京剧在校园推广的坚定决心,但是,考虑到当前戏曲教学的难度和师资队伍的素质,及戏曲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的素质,“京剧进校园”的实施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在诸多考验中,我们迎难而上,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 开设校本课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继承中华京剧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夯实民族精神的基石,我校已经拟定增设德育校本课程——京剧文化特色课。

  课程的增设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和民族文化鉴赏、审美能力,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拥有文化底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我们计划开设京剧艺术课程,其主要目的是用课程形式保证全体学生受到京剧普及教育,再安排适当的课时,力争形成课程评价体系。

  我们还计划开发京剧校本课程,不仅精选优秀的京剧唱段,而且积极创造与时俱进的新京剧唱段,让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唱起来上口,更能为社会服务。

  我们计划校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应包括京剧常识、选段故事、教学技巧等,这本教材将面对全校音乐教师和全体学生。

  我们始终认为推行京剧艺术,应当按一门学问课的方式传授,而不要上成表演课,所选取的京剧选段要和基础教育相挂钩。

  课堂上,老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们播放京剧名段、讲解京剧的历史,重要的是一种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让孩子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

  具体为: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历史与渊源,知晓京剧故事,得知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

  其次是带领学生了解京剧的行当、京剧的流派与风格、京剧表演的特征、京剧脸谱、服饰艺术,感受京剧音乐的情绪,并亲自参与京剧表演,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魅力。

  第三步也是关键的环节,即激发学校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树立自觉弘扬民族文化责任感、使命感,丰富自身的道德情操,夯实民族精神的基石。

  (二) 扩大京剧教师队伍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京剧仍然依赖聘请来的京剧艺术家们,这明显“供不应求”,京剧老师队伍建设是我校京剧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

  我们不由想到了我校的诸多音乐教师,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把京剧经典剧目列入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其最终教学任务,无疑要落到广大小学音乐教师的肩上。

  但是我们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没进行过专业京剧的培训,而且在一般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通常只需要在教授乐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简要地理解歌词,教会完整地表演(唱)出一首歌曲就可以了。

  而京剧艺术,仅表演形式就包括唱、念、做、打,此外还有服装、化妆、道具等艺术形式,以及历史演进、人物构成、故事情节等背景知识。

  如果要音乐老师在短短的几课时里全部教授完这些内容,很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且音乐教师们现在学习京剧基本上就是从零开始,要教学生唱京剧,老师目前还不敢尝试。

  当务之急是请所有的音乐老师都参加京剧鉴赏、京剧唱腔等方面的培训。

  这种紧急培训困难是肯定会有的,可我们的老师都是专业的音乐科班出生,从现在学下来的情况看,只要自己主观比较努力去学应该难度不大。

  最近一段时间里,在我们学校京剧辅导员的示范、讲授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这些经典曲目开始慢慢从音乐老师们口中唱了出来。

  虽然有些断断续续,但辅导员们仍然微笑地夸奖着这些努力学习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们学得很快,更可喜的是已经有几位音乐教师试着给学生上了京剧课,他们坦言:“……主要也就是跟学生们说些京剧的历史文化,或者放一些京剧选段让他们欣赏。

  我们自己还得好好练一练,等能把整首曲子唱下来了,我们才会在学生面前亮出来。”老师们还说,这比唱歌曲实在难多了,看谱子不管用,最关键的是唱不出那个味道。

  学生大多是对京剧有着浓厚兴趣的,这些兴趣可不能被初学京剧的老师给破坏了。

  三、 学好京剧基本功,发扬光大民族精神

  京剧进入校园,为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注入了一泓清泉,吸引了一批对京剧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加入京剧表演行列。

  这些孩子的京剧天赋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京剧辅导员们耐心、细心指导。

  因为老师们坚信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的老师们真正做到了“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学生的心灵”。

  辅导员老师们说,学生入团之后,先学习基础训练课;稍微有点基础后,再上剧目课,从传统剧、现代剧、历史剧中,挑一些适合孩子们的剧目练习。

  教小朋友学京剧有很多讲究,比如怎么让他们对京剧产生兴趣,如何保护小朋友的嗓子不在学唱中受伤,选什么样的剧目才适合他们,等等。

  辅导员老师们还说,对充满童真的孩子们来说,这种单调的生活至少要坚持6年,6年苦练才能完成京剧的基本功训练。

  在这里学京剧的孩子年龄最小的才7岁,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深深地热爱京剧这门戏曲艺术。

  教孩子们京剧基本功的老师说:“学习京剧艺术要练好唱腔、道白、动作、武打等基本功才能登台演出。”这些孩子经过以后几年的刻苦学习,都能独立演好一个角色,甚至是如《苏三起解》、《霸王别姬》等高难度的曲目,他们也能有板有眼地表演。”辅导老师们很喜欢这些孩子们,老师们说孩子们很能吃苦,偶尔也会受伤,却从来不说苦。

  六七岁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可这些孩子每天都练功,劲头也特别大。

  摘下头饰,绑着头饰的带子把孩子的额头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子,有些发红,我们问孩子们:觉得练京剧苦不苦?有个孩子揉揉脑袋,摆出小大人的样子:“没事,这点苦算什么,练京剧的哪有不吃苦的,国粹嘛……”“挺好玩的呀,我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想学京剧了。”一个小女孩接下去,调皮可爱,非常漂亮。

  “一开始压腿、耗腿时,是挺疼的,练的时间长了就不疼了。

  还有,我特别喜欢学京剧,也就觉不出疼了。”又一个孩子说,说得很轻松。

  辅导老师们从纠正发音开始,教孩子练基本功,扳腿、下腰、倒立、吊嗓子,然后是念白、唱腔、台步、动作,老师教得一丝不苟,孩子们学得非常投入。

  虽然有时因为压腿、扳腿实在太疼,孩子们偶尔会忍不住哭鼻子,但哭完了,擦干眼泪会再接着练。

  “我看着孩子练过一次功,再也不敢看了。”一位家长说,“孩子压腿时,一会儿的工夫就出汗了,汗珠子滴答滴答地往下掉。

  累了也不能坐上一会儿,心疼得我没法。”有许多孩子很有灵气、悟性,加上好学,进步很快。

  在市、区、学校各种活动中,孩子们一口字正腔圆的京剧,每次总能赢得满堂的掌声。

  四、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层面关注京剧

  以京剧艺术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应该说这是一种改革、创新的举措,也符合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一直呼吁的。

  把这种京剧艺术知识在课堂上、校园中,向青少年普及,正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lunwen/31249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