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经典成语故事100篇_经典成语故事

散文诗 时间:2024-02-04

【www.haohaowg.com--散文诗】

  经典成语故事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告诉我们各自不一样的道理和大智慧,让人们记得,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成语故事吧!

  经典成语故事【1】 抛砖引玉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名叫赵嘏(ɡǔ)。

  他的诗写得很有特色,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

  因为赵嘏曾在一首诗中写出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称为赵倚楼。

  当时,在吴地有一个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欢写诗,对赵嘏十分仰慕。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到苏州来玩,便很想乘机得到赵嘏的诗句。

  他估计赵嘏一定要到当地的名胜灵岩寺去游览,就预先在灵岩寺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诗,希望以此引出赵嘏的诗句来。

  果然不出常建所料,赵嘏到苏州不久,便来到了灵岩寺。

  当他看到寺壁上题的两句有头无尾的诗时,一时兴起,提起笔来,添上两句,凑成一首完整的诗。

  这样,常建的愿望就实现了。

经典成语故事

  由于常建的前两句诗不如赵嘏的后两句诗好,所以人们便把常建的这种做法叫做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一块砖头,引出一块宝玉。

  后来,抛砖引玉逐渐成了人们熟知的成语,比喻用粗劣的东西换取珍贵的东西。

  现在人们常常用抛砖引玉来表示谦虚,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粗浅,希望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

  经典成语故事【2】 疲于奔命

  春秋时期,楚国战胜宋国,大将子重居功要求楚王把北部两处地方封赏给自己,大臣申公巫臣极力反对,楚王没有答应子重的要求。

  另一个大臣子反想娶美丽的夏姬,巫臣却说夏姬命相不好,不能娶她,可是后来巫臣却娶了夏姬,与她一起逃到了晋国。

  这样,子重、子反都非常仇恨巫臣。

  子重和子反为了报仇,合伙杀了巫臣的家族,瓜分了他们的财产和妻妾。

  巫臣得知这个消息后,托人捎了一封信给子重、子反两人。

  信中写道:你们这两个坏蛋,实在太可恶了!我一定要叫你们受命奔走,疲竭而死!(原文是:‘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为了实现诺言,巫臣带了一些战车和军士来到落后的吴国,帮助吴军训练驾车射箭。

  在巫臣的训练下,吴国的军队逐渐强大起来。

  于是吴军不断出兵,逐个攻击楚国东边的属国,把它们并入吴国版图。

  这样,告急的文书经常传到楚国都城。

  楚王每次接到告急文书,总是派子重、子反率军前往救援。

  他俩刚结束一场战事归来,还未得到休息,又奉命出兵平定另一处战事。

  一年之中,两人率领大军往返奔波,竟达七次之多,被弄得筋疲力尽。

  巫臣达到了复仇的目的。

  后来罢于奔命成了成语,现为疲于奔命。

  罢(pí),通疲,疲惫、劳累;奔命,奉命奔走。

  现在多用来形容忙于奔走而筋疲力尽;也形容事务繁杂,应付不过来。

  经典成语故事【3】 力不从心

  东汉时期,北部的匈奴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并凭借军事力量统治西域的弱小国家。

  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犯,就派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前后生活了三十年。

  他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为祖国北部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朝廷将他封为定远侯。

  班超年近七十岁的时候,感到身体渐渐衰弱,又非常思念家乡,便上书汉和帝刘肇(zhào),请求把自己调回玉门关以内,以免老死西域。

  班超的妹妹班昭也递给汉和帝一份奏折,说:班超现在衰老多病,满头白发,两只手也不听使唤了,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走路必须要拄拐杖才行。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班超的力量已经不能使他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了。

  (原文是:‘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这不仅损害了国家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功绩,而且忠臣也无法尽力效忠,这多么让人痛心啊!

  汉和帝看到这份奏折后深受感动,于是就把班超从西域召了回来,让他安度晚年。

  班超回到洛阳后,由于旧病复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一岁。

  后来,人们就用力不从心作为成语,形容心里想达到某个目标,但是力量不够。

  经典成语故事【4】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夷吾因为内乱出逃,为了争取秦国支持他回国做国君,他答应秦国事成之后,一定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作为酬谢。

  可是,夷吾在秦国的支持下当上晋国国君成为晋惠公之后,却没有履行这个诺言。

  不久,晋国遭受自然灾害,晋惠公和秦国商量买粮,秦国很慷慨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但是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向晋国求援,晋惠公却不想答应秦国。

  大夫庆郑认为晋惠公不应该这样。

  他说:这样不仁不义,把道德全部丢掉了,一旦需要,谁还愿意救济我们,支援我们?我们还怎么保卫国家呢?另一个大臣却说:晋国不履行割五城给秦国的这个诺言,是根本问题,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而只答应卖粮食,就好比只有毛而没有皮。

  既然没有皮,毛又能依附在什么地方呢?(原文是:‘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我们过去已经在割地的问题上违约了,秦国对我们早就产生了怨恨,现在即使答应卖粮,也不能平息秦国的不满,不如干脆连卖粮也不答应。

  晋惠公听了以后,就拒绝了秦国买粮的要求。

  庆郑叹了口气,说:国君这样做,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果然,第二年,秦晋之间发生战争,晋惠公在战场上做了秦国的俘虏。

  后来,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成了成语,一般写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不解决根本问题,即使解决了其他枝节问题,也没有什么用处。

  焉,哪里;附,依附。

  经典成语故事【5】 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

  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成男子,替父从军。

  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

  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心。

  于是,木兰要求与父亲比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

  花弧向来不服老,就答应了。

  父女俩就在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

  花弧毕竟年老体衰,终于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木兰代替他去从军。

  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多次胜仗,立下了大功。

  出征十二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

  敌人终于投降了,木兰凯旋,换上女装。

  战友们惊叹道: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是个女子!

  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难以分辨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

  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shigedaquan/30791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