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如何提升公文写作能力]提升公文写作能力

写作指导 时间:2024-03-24

【www.haohaowg.com--写作指导】

  公文写作该怎么写?我们该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呢?有什么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呢?下面小编为你带来相关内容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任何能力都不可能由旁人直接传授,必须经过来回反复实践方可形成,公务文书(以下统称公文)写作能力亦然。

  华公公考教研部余思君,撰写过许多“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等常用材料,每一篇文章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以下是他对公文写作的一些浅见,希望能给公考之路的考生一些帮助。

  一、为什么我们写材料觉得那么难

  公文写作是一项精细科学的脑力劳动。

  它包含了许多层次的内容,不是主观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做好,这也正是大家感到材料难写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知探索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永远是主体,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造成“写不出”“写不好”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开动脑筋,没有有效地、全面地对事物的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不重视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进行公文写作,如果没有明确的思想目标,写作就会陷入被动和盲目。

  从自身情况来说是认识上的不重视。

  一方面缺乏足够的责任感,没有把公文写作放在应有的位置。

  即没有放在讲政治的高度、放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总结经验教训、外树形象的高度来审视和对待,因而缺乏写作的动力和方向;另一方面,对公文写作本身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公文写作“无学”,

  认为公文写作和一般应用文一样,格式简单固定,写起来枯燥无味,没有什么学头;或者走向反面,认为公文写作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要求严格,自己知识积累不够,无从把握而不愿写。

  其次是思考不认真。

  有个别同志不脚踏实地地学习,而且总以为自己学过就一定会,满足于一知半解,平时积累少,所以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就会无处下笔。

  有时候领受了任务,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和实践,拿来就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其实公文写作,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先要吃透上级的指示精神,认真掌握下级的具体情况,深思熟虑后有针对性地撰写,否则就会陷于盲目,行文写作特别是制发文件时很容易就会游离于行文要求和主题之外,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荒腔走板、离题万里,甚至犯原则性错误,造成恶劣影响。

  三是实践不深入

  公文写作的内容来自于实践,又具体指导服务于实践,这是公文写作区别于一般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

  公文写作涵盖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注重在实践中区分把握,很容易在格式等方面彼此混淆。

  如果一味地凭感觉、想当然,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视若无睹,把握不住写作的主题和格式,结果往往因情况不明、思路不清而写不下去。

  四是训练不常态

  当然,写不下去,除了对具体写作的格式要求和写作内容不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平时缺乏练笔。

  有些人对格式内容的要求虽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由于缺乏实践训练,也往往导致脑中有印象,笔下却没有墨水。

  另外,平时的词汇积蓄量少,知识信息储备不足,也是造成写不下去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文字能力弱不是造成写不下去的根本原因,不注重下功夫熟悉情况,不愿花精力勤思常练才也是造成写作困难的根本原因。

  二、 我们可以怎样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干部职工提高办文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提高了文字能力,才能总结经验教训,突出其他的职能,有了“做功”必须要有“唱功”,才能使工作完成得更加有成效。

  然而,提高文字水平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去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最后做到下笔成文、结构整齐、文字精当。

  除了必须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地积极地撰写材料之外,具体可以通过下面六点努力来快速提高能力。

  一是积攒“下锅米”

  撰写公文通常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上要着天,下要着地”。

  着天就是知上晓上;着地就是掌握信息、立足现实。

  公文重在实用,鲜明的实用性是公文首要和最本质的特点,也是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公文写作之前,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经过鉴别、筛选、分析、综合,将相关的材料转化为公文的内容。

  在撰写公文时,并不像不会写作文的小学生,胡编乱写,不是没得写就瞎编或者不写,而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不管你有没有准备,有没有什么感想,都必须按时交出所布置的公文任务。

  而这样的话,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那么,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恐怕就会误了重要的事情。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巧的农妇也做不出没有米的饭。

  撰写公文也是如此,在平时必须注意积累相关资料。

  1.素材的积累。

  公文写作离不开素材,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用,关系到公文能否完成得出色。

  材料是进行分析的起点。

  徐霞客在写游记时,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去搜集资料,他走过19个省,为了亲自了解真相,进行了长期的地理考察活动,最后完成了200

  多万字的游记,很多都是通过亲自体验搜集的材料整理而成的。

  写自己单位的材料、上报信息,也要有这样的精神,要长期积累和充分占有单位工作、活动情况等素材。

  积累公文写作材料,要从小处做起,养成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多参加会议,多阅读上级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充分把握上级的相关要求,多阅读报纸、杂志,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与方针,

  多看新闻,掌握国内外热点消息,关注群众的心声,并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感都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

  可以准备专门的本子,在平时将你认为有用的资料抄写或剪辑下来,贴到或记到本子上。

  日积月累并且反复运用,你的小仓库就会积攒了越来越多的“下锅米”啦!

  2.思想的积累。

  思想,就是指客观存在反映于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对于公文材料而言,思想是灵魂。

  大家就需要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参观考察、深入调查研究、亲临现场等多种渠道,去捕捉那瞬间闪现的新想法、新见解,及时记录下来。

  在看书读报时,对重要的、好的文章要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它好在什么地方?怎样立意?怎样布局谋篇?怎样开头和结尾?有哪些不足?假如换我来写篇文章又会是怎样?这样一对照思考,自己也就慢慢有提高,自己的思想仓库也会越来越“满”!

  3.语言的积累。

  我们都应该知道,公文写作中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提炼。

  平时要从大量报纸刊物、网络和其他材料的阅读中提炼出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和生动活泼的俗语,以及现代社会的一些新鲜词汇,并且运用到公文中,这样便会为我们的公文增加一些画龙点睛似的亮色。

  当然,在面对不同对象时,加入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撰写不同类型的讲话稿,面对群众(口语化)和面对高层人士(不落俗套)要有所区别。

  有时候,经典的语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听懂的,要特别注意宣讲的场合和对象,长期积累这些细节并分对象熟练运用语言文字。

  二是学会“模仿秀”

  模仿的意思是指有意无意的学习他人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与对方相似。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巴金曾说过,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了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和作法了。

  著名作家茅盾也认为“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我们小时候学习写字,有专门的字帖,画画中也有“临摹”一词,同样的,在公文中,初期也是需要经常模仿和参考。

  要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应有意识地选读一些范文,以作借鉴。

  只有读多了,读熟了,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和作法了。

  如,总结、报告、汇报材料的开头,通常会用到“在×××的正确领导下”,“在×××的大力支持下”,“在×××的亲自过问下”;在总结成绩时,通常都会用,“取得良好的成效,得到干部群众拥护和欢迎”,

  或者是“各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等等进行归纳;以领导为主角的新闻报道,通常会有“×××领导亲自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领导不辞辛苦(根据天气变化可相应改为“冒着大雨”、“冒着严寒”、“顶着烈日”等)

  走访和慰问了×××”等语句;在分析问题时,一般都会用“在认真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用此语来增强危机感,类似的语句还有:“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困难同在”;

  在结尾通常都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勤奋的工作,推进财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读书是读他人之书,作文是作自己之文;借鉴只是从中汲取营养,经消化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依葫芦画瓢。

  回想我自己写东西的经历,有时候……也有时候写好后给领导看了,领导说还挺不错的,挺像个样子的。

  于是,我发现,原来“模仿”也是那么重要的。

  只有先学会模仿,有所创新,充实新的内容,当然这样的模仿并不是生搬硬套,而要灵活运用,所以说,“模仿”并不是件丢脸的事情,而是最开始的时候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是勤练“手中笔”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一书中说:“谚云读书十篇不如作一篇”, “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远矣。

  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

  若荒疏之后作文艰难,每日一篇半篇亦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

  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人们也常说“拳要打、字要写”、“文贵于精,精在于练”,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这些话很有道理,所以我们不仅要多读,更要苦练,任何好文章都离不了苦练。

  文稿的写作才能、技巧,也是从刻苦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只有多写常练,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真正学到本领。

  当然,练习公文写作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工作中,常常听到一些人说;“我们想是想写,就是不知道从何写起”。

  笔者认为,不妨从整理会议记录、情况反映做起,做到勤写、多写、长期写。

  在大量阅读、积极模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经常试着向上级的报刊杂志、网站投稿,发表一些“豆腐块”、“火柴盒”,我们不要小看了“豆腐块”、“火柴盒”,它虽小但却可以起到练笔的作用,坚持下去,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zuowen/3177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