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论文

工作总结 时间:2021-04-11

【www.haohaowg.com--工作总结】

  摘要:媒体融合的环境,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通过对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媒体融合;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新兴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 大学生的信息传播方式、交流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一种以“受众”为主导特征的信息传播生态已经形成, 对高校的“定时定量、学校掌控、主导受到”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特别是在各种媒体融合的环境, 校园信息传播的格局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各种媒体信息错综复杂, 扰乱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在各种媒体相互融合开放的环境下, 海量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快速的传播, 其中不乏色情、暴力、虚假信息等, 造成了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正能量信息与负能量信息、有效信息与垃圾信息并存的局面, 导致大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受阻。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 在生理上、心理上、思想上还不是完全成熟, 还不能有效的对网上信息进行甄别, 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 就显得无所适从, 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去中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各种思潮容易在不同的媒体中进行传播, 而大学生在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时, 不能有效分清、也不易抓住当前的主流价值的思想导向, 影响着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价值判断。

  2. 媒体融合影响了大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新媒体能够实时的、动态的将当前最新的信息推送给用户, 而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无时无刻、动态发展与变化的, 大学生只要“一机在手”, “足不出户”, 就可以实时的了解到外界的信息, 并能够随时随地转发或者评论这些信息, 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如何有效的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 媒体融合的动态性与开放性, 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游戏、聊天等, 对学习与课外活动等参与兴趣降低, 这样就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不能自拔, 对学习、课外活动等积极性降低, 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其次, 大学生“宅”在寝室, “捧”着手机上网、打游戏等现象已经十分普遍, 而高校思想教育在这方面的研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

  3. 媒体融合弱化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权威性

  媒体融合的去中心化, 使得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与其他人进行线上线下交流, 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元化的交流方式, 大学生可以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大学生既可以是思想教育交流的“教育者”, 也可以是“受教育者”的身份, 利用社会化媒体工具与其他用户互动, 这样就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同时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 可以随时随地的“度娘”进行查询问题答案, 与传统的“有问题问教师”的习惯不同的是, 通过“度娘”获得的问题答案可能多种多样的,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

  4. 高校对媒体监管不到位, 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感降低

  社会化媒体相互融合后, 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媒体工具、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 而且在虚拟化媒体网络交流中, 大学生可以利用匿名的方式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 在这种虚拟化、“谁也不认识谁, 谁也不了解谁”的社会化网络环境下, 增加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风险, 容易出现一些违背大学生伦理道德的思想观念、甚至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如果高校不能有效的对这些媒体进行监管、加强高校思想教育的舆情管理, 一些不良分子就会利用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差的这一弱点, 发布一些虚假信息, 容易对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就会降低与弱化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信任感、责任感的认识, 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媒体融合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媒体融合改变了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使得思想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 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

  1. 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思想教育模式

  各种媒体的相互融合, 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效利用各种媒体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通过引导, 开发出各种思想教育的微视频, 根据大学生使用社会化媒体的习惯, 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精准的为大学生推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社会化媒体的优势, 利用各种QQ群、微信群、博客、微博等媒体工具, 创建思想教育的活动主题, 鼓励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线上的讨论活动中, 发表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丰富多彩的线下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线上宣传, 提高思想教育的影响力, 实现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针对当前大学生容易沉溺网络的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线上宣传, 在线下多多组织大学生集体活动, 例如可以通过党员教育、班级文化建设、郊游、主题班会等一些集体活动, 还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 鼓励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让大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进行交流,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 充分利用“教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各种社会化媒体的融合,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 大学生也有可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 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的这一身份特征, 对一些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让他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巧, 然后由这些大学生利用社会化媒体工具与其他大学生进行交流, 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 例如高校可以利用新兴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学校积极开发和建设微信平台或者QQ群体等, 将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的学生纳入到平台中, 让他们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在公众平台中发表思想交流的主题, 引导其他学习者进行发言与讨论, 开展新闻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同时教师也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发言, 积极引导学生,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创新和丰富网络传播方式, 将“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拓展, 将传统的被动式思想教育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的思想教育模式, 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融合背景下“教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作用, 拓宽高校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3. 打造“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目前, 各个高校采用传统媒体进行思想教育的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 而且大部分高校对于传统媒体运用具有悠久历史和积淀, 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中, 可以将传统媒体的思想教育方式嵌入到现代媒体中, 例如可以将传统的宣传画思想教育方式拍摄成图片, 然后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宣传, 使得社会化媒体也能够起到思想教育的功能与作用。高校的校报、系报、广播站等传统媒体都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媒体之一, 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广泛的阅读量与强大的影响力, 将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结合在一起, 打造高校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能够有效的提升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功能, 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各种媒体的融合成为网络化交流工具,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思想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上传到社会化媒体交流平台中, 也将运用传统思想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同时, 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充分把握“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相结合的优势, 把握时机, 因势利导, 选择合适的思想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利用传统媒体在线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运用社会化媒体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线上的交流讨论中, 进而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效果。

  4. 打造高校全方位立体化媒体思想教育环境

  目前, 社会化媒体已经渗透到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只需要利用手机, 就能够完成选课、查看学习资源与考试成绩、完成网上图书馆的图书订阅、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等功能, 有利于大学生节约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媒体融合也使得大学生处在一个磅礴复杂的媒体环境中, 各种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 高校需要将学校的网站、构建的辅导员思想教育媒体平台、高校新媒体工作管理部门、大学生思想教育交流平台、传统媒体等结合在一起, 形成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交流环境, 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便捷的思想交流服务, 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促进各种媒体工具不断的融合, 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渠道, 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动性, 高校应该充分的利用各种媒体工具, 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宣传, 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立体化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叶磊.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创新研究[J]伦理学研究, 2014 (1)

  [2]孙帅.试析校园媒体整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与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5)

  [3]杨学玉, 应中正.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辅导员, 2015 (2)

  [4]刘永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时代报告 (学术版) , 2014 (3)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fanwen/10361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