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篇

读后感 时间:2021-02-25

【www.haohaowg.com--读后感】

  【篇一:《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你们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吗?在这里面,我最佩服的就是袁崇焕。

  当时,他考了五次才考上了进士,后来当了京官,可他主动要去守努尔哈赤重兵攻击的辽东,结果他将当时几乎无人能敌的努尔哈赤打得大败,努尔哈赤本人也被大炮打死。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率领七万多人围攻宁远,仍然被袁崇焕打败。后来,皇太极只好使用反间计,朝中奸臣温体仁和周延儒陷害袁崇焕,崇祯将他判了死罪。在行刑台上,他念出了自己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仿佛之中,我似乎变成了袁崇焕,指挥着军队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在千钧万马当中驰骋,凭着永不衰竭的热诚,一往无前的豪情,激励着整个军队,将我的英雄气概带到了每一个将士身上……

  这时,外面的鞭炮声把我惊醒了,刀剑、枪炮、号角、士兵都在我眼前消失了,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本本书。我不是袁崇焕,但是我可以学习他的勇敢、热诚和坚强。虽然我成不了英雄,但是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轻轻的翻开了这本书,认真阅读起来。做有用的人,就从现在做起吧。

  【篇二: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的那些事儿》说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灭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生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其实就是以前一直被说书人及老百姓所钟爱的《英烈传》的内容,不过多了靖难之役。

  在阅读部分篇章后,感觉到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让历史写得这样,还真让我佩服了。

  不管从如今历史讲述者的自述,还是公众对历史的追捧,都不难看出,公众喜欢并需要历史,只是痛恨“教科书”式的表达。

  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但我认为必须要加个前提,那就是你写的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学术论文,而不是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

  给老百姓们看的历史书,它就应该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说着大白话的历史书。因为现如今的老百姓们虽然大都有文化有文凭,可他们毕竟不全是历史专业出来的,没有那么多关于历史的基础专业知识,如果你给他们看的书,要先让大家伙都去预习一回历史基础课,看完通史或通鉴才可以看,这玩笑就不免开大了。

  我喜欢这种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关吧,从小读书就不认真的我,平时一看到文言文的东西就头痛,现在好了,读历史居然可以这样轻松。

  我想,那些认为历史书不可以幽默、白话,必须要严肃的先生们,显然是不屑于做这事的。既然他们不愿意做,那还有谁愿意用老百姓能听明白的语言,给我们这些草根们说说历史上的那些事儿,说说汉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儿呢?

  【篇三: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史书读的不多,数来数去也就那寥寥几本,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读过的最有趣味性的一本。

  这和我的心态也密不可分,对于史书我总是带着一种功利性去读,恨不得吧所有内容都记住,为了考试而读书。而史书总是一丝不苟,严肃的,读来读去虽说不会枯燥无味,但也很难做到乐在其中。

  久仰《明朝那些事儿》大名,对于同学口中一致好评的史书,不免对此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印证那句“历史本来很精彩”。

  花了不短的时间读完7本书,心中感慨万千。历史是一个舞台,当年明月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气为我们描述了一场又一场沙场驰骋、指点江山之豪气,勾心斗角、奸臣当道之黑暗,成千上万个人们在这个舞台上出演过,有的人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施展才华造福百姓;有的人却是怀才不遇,穷酸落魄流落民间;有的人勾心斗角,终于位极人臣。但不论是主角也好,士兵甲、炮灰乙、流氓丙、土匪丁也好,他们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历史的舞台剧,在他们的推动下一幕又一幕向前推进。

  要说读后的感受,真不知如何写起。读完书,更多的可能是惋惜吧。想当年,明朝国富民强,明朝舰队之足迹遍布东南亚,盛世的出现让明朝不断强大,可所谓物极必反,明朝终是没有逃过一个灭亡。

  当时学历史的时候,对一些考试可能出现的活题进行复习时,就想过一个问题:为何天下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看完明朝的历史,我终于明白了。以我的理解,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英雄人物脱颖而出,不再是碌碌平庸之辈,而他们在各种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不断变得更强大;国家亦是如此,最终,经过不断地战争,终于有一个强国,取得了桂冠,一统各国,然后战火销声匿迹,虽有小打小闹,但无伤大雅。过了几任皇帝,世袭制的弊端就出来了:总有那么几个皇帝如同纣王、隋炀帝一样暴政,接着,农民起义、朝廷内斗、边境叛乱纷纷而起,又成为了一个乱世。历史,就是一个圈。

  对于书中的内容,不再多做评价,我只想高呼一声: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然后钻入题山题海中,寻找考历史的精彩之处。

  【篇四:《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以小说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朝代的崛起。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曾经乞讨过,他曾经当过和尚,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为了给所有被害死的百姓报仇,他继续前进,继续战斗。最后,推翻了元朝,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从此以后,天下百姓被元朝统治了68年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朝代。

  “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每当听到这气势磅礴的歌曲,我都会想,那些处于权力顶峰的帝王们,他们步入人生暮年,看着锦绣山川,遥想着当年的丰功伟绩,但这一切在历史的面前的多么的渺小,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他们会做何感想?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凭借自己的勇气与决心,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最终成为了大名天下的创造者。是的,其实命运之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天下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执着的信念与无谓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篇五: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几周前,孟老师送给我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儿》。我想:不就是历史书嘛,干巴巴的!因为那时我刚读完《大清十二帝》,虽然我对历史感兴趣,但读到里面长篇大论的片段时,我总有一个感觉——晕。

  可是,当我翻开书,刚看了一篇,就被吸引住了:书里既讲解了正史,又不乏幽默的语句,真是学习、娱乐两不误。而且,书中的人物都被描述得栩栩如生,严厉的朱元璋、一脸正气的方孝孺、骄横的蓝玉、精神抖擞的朱棣……这些历史人物都有声有色地被描写了出来,好像站在你面前似的。

  特别是读到李如松在平壤炮轰日军小西行长部那段时,我仿佛看见了“数百门小弗朗机、大弗朗机一齐发射,无数的石子、炮弹从天而降,日军被打得稀里哗啦”的情景。再联想到后来的侵华战争,中国军队不堪一击,连连失利,真让人感慨万千啊。

  看来,如果不进步,就会被他人超越。后来的清朝,“以铁骑平天下”,最后还是输给了八国联军、英法联军,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公平条约。这就是因为别人在进步、图强,战斗力飞快地上升;八旗却在渐渐腐败,战斗力越来越差。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也要不断进步,不能虚度时光。比如,放假的时候复习一下知识,有空补习一下自己比较薄弱的科目等等。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篇六:明朝那些事读后感500字】

  薄雾在梦境中散开,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辨。耳边传来古老的钟磬之音,辉煌的大明王朝展现在我的眼前。城外,烽火连天,狼烟四起;城内,宁静安详,静谧幽深。深宫大院尽处,只传来一串沉重的脚步声。他——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纵是一国之君,然而走近他,却不难体会到威信背后,那份悠然与不尽。

  崇祯的一生充满了崎岖坎坷,他的继位,更是在一种巧合诞生——先兄朱由校无一子嗣,万般无奈与仓促之下,年仅15岁的他只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他的继位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本应是大明王朝的希望——崇祯在位十七年,日理万机,财色酒气全无。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然而,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乃至于整个国家都走向灭亡。先兄的昏庸执政,使崇祯面对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此时的他,内心该是多么矛盾啊!大势已去,他却能让国家坚持了十七年之久,已实则不易,不得不令人佩服。面对勇敢与胆怯的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勇敢,并为国家的长久付出了心血,虽死,则无憾矣!面对这样一位皇帝,又怎能不令我折服呢?然而崇祯皇帝显赫的权力背后,却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奸臣的满口胡言,使他受尽排挤、压迫和虐待,也使他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和善良的秉性。十五年的沉默,终于在登基的那一刻冲破。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奸臣,使朝代焕然一新。国家统一的梦想似乎指日可待,但却被他自己毁于一旦,实在令人同情。同时杀死袁崇焕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以至国家再也没能力与清兵抗衡。如果历史可以倒流,我真想替他收回处决袁崇焕的指令。然而,历史不会倒流,我也只能在心里做着这个美梦罢了。当“李闯王”进京的那一刻,崇祯视死如归。他平静地遣走身边的宫女、太监,然后和自己最忠心的奴仆在一棵古树上自缢而死。他走了,背负着“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带着一身未了的心愿魂归煤山。为坎坷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

  走近崇祯,体会一代君王背后的难隐之情;走近崇祯,感受灾难来临之际的那份坦然与从容;走近崇祯,学会勇敢地承担属于自已的那一份责任。带着对崇祯皇帝的敬仰,同情与惋惜默默地陷入沉思。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fanwen/9568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