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_濮阳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 时间:2024-01-06

【www.haohaowg.com--历史】

  濮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

  濮阳历史成语故事一

  从令如流

  原文:

  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

  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治于金、陶于土也。

  本不坚,则民如飞鸟禽兽,其孰能制之?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

  名尊地广,以至王者,何故?名卑地削,以至于亡者,何故?战罢者也。

  不胜而王不败而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民勇者,战胜;民不勇者,战败。

  能壹民于战者,民勇;不能壹民于战者,民不勇,圣王见王之致于兵也,故举国而责之于兵。

  入其国,观其治,兵用者强。

  奚以知民之见用者也?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

  凡战者,民之所恶也。

  能使民乐战者王。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史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又曰:“失法离令,若死,我死。

  乡治之。

  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

  拙无所处,罢无所生。

  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译文:

  过去能控制天下的人一定是首先制服他的民众的人。

  能够战胜强敌的人也一定是首先制服他的民众的人。

  因此制服民众的根本在于控制民众,就像冶炼工人对黄金冶炼的控制,制陶工人对泥土的使用一样,这个根本不坚固那民众就像飞鸟和野兽,有谁能控制他们呢?治理民众的根本方式是实行法治。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就是用法律来遏制民众,而名声和土地就都增加了。

  君主的名声尊贵,拥有广阔的土地,最后达到称王天下,什么缘故呢?名望低微,土地面积减少,甚至最后灭亡,又是什么原因呢?是因战败了。

  没有打胜仗而不称王天下,没有打败仗而不灭亡的国家,这是古今也未曾有过的事。

  民众作战勇敢,打仗就会获胜,反之则会失败。

  能让民众专心作战的君主,民众打仗就勇敢;不能使民众专心作战的君主,民众打仗就不勇敢。

  圣明的君主看见称王天下的功业只能在战功中获得,所以要求全国的民众当兵。

  走进一个国家,观察这个国家的治理方法,军队被充分运用国家就强大。

  凭什么知道民众被君主使用了呢?那就是民众看见打仗,就像饥饿的狼看见了肉一样,那么民众就被使用了。

  一般来说,战争是民众讨厌的东西,能让民众喜欢去打仗的君主就称王天下。

  强大国家的民众,父亲送他的儿子去当兵,哥哥送他的弟弟去当兵,妻子送她的丈夫去当兵,他们都说:‘不能得到敌人的首级不要回来!’

  又说:‘不遵守法律,违抗了命令,你死,我也得死,乡里会治我们的罪,军队中又没有地方逃,就是跑回家,我们要搬迁也没有地方可去。’

  军队的管理办法是将五个人编成一伍,实行连坐,用标记来区分他们,用军令来束缚他们。

  逃走了也没有地方居住,失败了没有办法生存。

  所以三军的将士听众军令就像流水一样,就是战死也不掉转脚跟向后退。”

  濮阳历史成语故事二
 

  退避三舍

  重耳出逃: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①:日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

  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

  献公十三年,以骊姬故,重耳备蒲城守秦。

  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②。

  重耳踰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重耳遂奔狄。

  狄,其母国也。

  谋求复国:在狄国一住12年,狄国也不提为他复国之事.于是他离开狄国,先后到卫、齐、曹、宋等国,谋求帮助复国,都未成功,且还受到不少侮辱。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

  去。

  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

  重耳怒。

  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这里的 “五鹿”是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

  后撤三舍.: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適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

  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

  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避王三舍。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打回晋国,杀了晋惠公之子公子姬圉,当上了国君,称晋文公。

  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今范县濮城)之战中有这样的记载:“楚得臣怒,击晋师,晋师退。

  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舍,可倍乎!”楚师欲去,得臣不肯。

  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

  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

  重耳在执政期间,他修明政务、施惠百姓、奖惩分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成为世代公认的圣贤君王、春秋五霸之一。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jiaoan/30201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