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江西高考命题作文]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怎么审

经典的话 时间:2024-03-18

【www.haohaowg.com--经典的话】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怎么审?怎么样可以审好题?一起看看,一起阅读。

  一、命题(话题)作文的审题

  1.内涵外延分析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审清楚构成标题(话题)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比如2004年的话题“语言与沟通”中的“语言”,就其内涵来说,应是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就其外延来说,“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则指口语,还可以包括哑语,即手势语言,因为哑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2006年的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中的“天使”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一指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神的使者,现在常用来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子);二指皇帝的使者。

  话题中的“天使”,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可以把她看作真、善、美的化身。

  可以指美好的人物,也可以指美好的事物。

  “雕琢”,可理解为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或行动的过程,并含有去粗取精、去恶扬善、不断完善之意,还含有用心、细心、耐心之意。

  又如“牵挂”这一话题:“牵挂”就是“挂念”的意思。

  弄清楚了这一内涵后,可继续往深处“审”:“牵挂”,自然就包括了双方,作为“牵挂”的一方必须是放心不下对方的思想、身体、工作、学习、生活等。

  因此,如果是写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回忆,那只能是“怀念”(作为“牵挂”的客体不存在了,因而“牵挂”就不成立了);如果只是写过去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欢乐时光,而今久未见面,很想见见对方,那只是一般的“思念”;如果写自己就处在某个集体中,却时时“牵挂”这个集体,也是不够好的,因为“牵挂”的双方最好有一定的距离。

  2.结构分析法

  从结构的角度看,标题(话题)的类型不外乎单个字、词语型、短语(词组)型、句子型几种,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从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准确把握题意。

  (1)单个字。

  适合运用内涵外延分析法。

  如2004年上海卷的话题“忙”,它的意思是“事情多,没有空闲”,或指“急着去做(某事)”,抓住它的这个意义,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也可以编故事。

  如2005年江西卷的话题“脸”,可以联想到洗脸,引申出改正自己的缺点;可以联想到人造美女的脸,批判造假现象,或肯定爱美之心,等等。

  (2)并列式。

  并列式词语,无论是相对或相反,一般都是合成一个意思,不必拆开来分析。

  如“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如“规则”,指的是强制的或约定俗成的规矩。

  并列式短语,则要注意讲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如2003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广东卷的话题“语言与沟通”,都必须写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偏正式。

  中心在于“正”的方面,但也要注意“偏”的部分,因为它往往起到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如2002年全国卷的话题“心灵的选择”,“选择”指挑选,这是中心;但关键在于“心灵”,必须重点写出心理活动的具体经过。

  (4)主谓式。

  重心应该在“谓”的部分。

  如“生活多姿多彩”,就应该重点写出“生活”是如何的“多姿多彩”。

  (5)动宾式。

  重心应该在“动”的部分。

  如“战胜脆弱”,固然要写到怎么样“脆弱”,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具体写出“战胜(脆弱)”的过程。

  如2006年广东卷的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在讲“天使”的前提下应突出“雕琢”。

  (6)句子型。

  一般说来,如果是主谓宾式,重点应在谓语部分;如果是判断句,重点应在宾语部分。

  如2005年辽宁卷的命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其重心就应落在谓语部分,即要写出是怎么样的“胜去年红”。

  3.修辞分析法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作文命题情况看,有的命题(话题)采用了修辞手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比喻修辞法。

  审准这一类作文题,关键在于找出喻体的特征,然后联想到与之相似的有关人生、事业、社会中的事情,找准切入的角度,确定文章的观点(主题)。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就是比喻,喻指一种气象、一种生活状况或者个人的发展态势。

  可以写生活的今昔变化,可以写个人的茁壮成长,可以写事业的蓬勃发展,等等。

  又如2005年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联想到人生、事业和社会生活,可以写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反映了他的风范与修养;可以写伟大是由于处处注意点滴的积累;可以写生活中的细节,会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等。

  只要我们抓住特征联想开去,就可以选好角度,不致离题。

  [欢迎添加语文月刊公从号yuwenyuekan]

  案例一:

  命题作文“山外有山”。

  审题:“山外有山”指: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比喻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

  (1)以下角度符合题意:

  ①人不能骄傲自满。

  ②要追求高标准。

  ③要更高、更快、更强。

  (2)以下角度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①大自然中一座山之外还有一座山。

  ②我们克服一个困难又克服一个困难。

  (3)以下角度属于偏离题意:

  ①李白、杜甫、苏轼各是一座高山。

  (写成“山外的山”)

  ②既然山外有山,我们可以停下来欣赏风景。

  ③山外有山,所以我们要重视贫困山区的教育。

  ④山外有山,所以要安贫乐道,知难而退。

  ⑤山外有山,所以要淡泊处世,低调做人。

  ⑥山外没有山,我自己就是一座最高的山。

  ⑦山外的高山是人的欲望,欲望无止境,需要否定。

  ⑧不应讲“山外有山”,应该讲“有仙则灵”。

  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1.抓实质

  如果作文材料(现实材料或寓言材料)讲的是生活中的故事,那么,不要被其表面的文字所迷惑,要深入进行分析,找出隐藏在现象里的实质,然后抓住实质来确定角度。

  如2008年北京卷: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

  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

  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

  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

  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几个学生的回答,其实是对考生的提示,使审题难度降低了。

  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则材料可以涉及到不同的实质问题: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实质上讲的是说“要敢于超越极限”“要善于挖掘潜力”的问题,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实质上讲的是“要合理安排顺序”的问题,第三个学生的回答实质上讲的是“做事要先主后次”的问题。

  只要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构思作文,就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2.抓关键

  如果作文材料中出现提示性的词句或者总结性的语言,那么,这很可能成为我们准确理解题意的关键,抓住了关键,也就能够选准角度。

  如2006年全国卷甲卷作文题,有三处关键:一是“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二是不同的人对“为什么不读书”有不同的回答,三是“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这些语句在材料中均属于提示性的语言,各自提示了相关的内容。

  写作时,可以任选一个自己感触最深的角度来说。

  比如可以分析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其后果,可以分析网络阅读和图书阅读各自的利与弊,还可以谈如何提高国人的阅读兴趣,等等。

  只要抓住了关键语句展开联想,就可以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3.抓中心

  如果作文材料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多个侧面,多重含意,而实际上很容易偏于一隅,离开题旨,那么,为慎重起见,就要考虑以材料的中心为文章的中心来写作。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这个材料中,学者的话涉及到了多方面的问题,如友爱、不贪、讲卫生、有礼貌、细心等,似乎有多个角度,多重含意。

  但如果以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切入来写作,都可能不够切合题意。

  这时候,就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来作文。

  学者在话中列举的种种事实,归根到底说明了一点: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价值。

  所以这一材料的中心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以此去构思作文,必定是符合题意的。

  4.抓本义

  如果作文材料是比喻性的,或其中关键语句是比喻性的,那么必须找出其本义,并抓住本义生发开去记叙或议论。

  如2006年全国卷乙卷作文题。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老鹰,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里实际上是比喻不自量力、好高骛远的一类人。

  而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则表明了孩子对乌鸦的喜爱,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而是“见贤思齐”,敢于挑战自我,这正是其本义;由此立意,是符合题意的。

  案例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

  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

  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

  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

  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jingdianyuju/31651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