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医药卫生杂志_医药卫生与中医论文

医药论文 时间:2024-03-15

【www.haohaowg.com--医药论文】

  关于医药卫生和中医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医药卫生与中医论文

  对中医学基础教学初探【1】

  中医学基础课程阐述了中医脏象、经络所体现的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诊断、辨证、防治等基本理论。

  由于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较高,这让基础较差的中等卫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困难。

  如何改变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升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中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笔者介绍自己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了解学生特点和中医学习现状

  近几年,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所招收的大多是初中分流的学生,其特点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

  中医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基础,而这正是这部分学生薄弱的环节。

  再加之笔者学校中医学基础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没有任何有关医学的知识,这就使本来就晦涩难懂的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更加困难。

  比如在讲五脏的生理联属时,就要讲到大量的临床实例,学生听起来就感觉非常吃力。

  二、明确中医学基础的教学特点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中医学基础是非常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抽象、复杂,难以掌握。

  如对阴阳、五行、气、精、经络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医基础理论,学生难以理解,但这些理论却贯穿于所有的中医课程中。

  二是思维差异。

  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西医截然不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要同时接受两种医学模式,这对于基础较差的他们来说是难上加难;且学生从小接受的思维模式更倾向于西医,对中医容易有排斥心理。

  三是内容容易混淆。

  中医学习和西医学习同时进行,学生很容易将两者混淆。

  比如肝的生理功能为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这和西医的解释有很大差别,学生很容易用一种观点来解释另一种观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要求学生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的观点。

  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1.提问式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和临床需要,在课程结束前对下节课的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

  如在学习“气”时,笔者提出问题:“武打电影中常常出现元气大伤的情景,那么,什么是气?元气又是什么?气分为几类?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提出问题,笔者对问题加以解释,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找出理解错误的原因。

  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课程内容,而且能通过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脏腑学说与西医参比教学法

  教师在中医学基础藏象教学中,讲授生理功能时,与西医的观点对照讲授。

  如心的生理功能为心主血脉和心藏神。

  在讲述心主血脉时与解剖学联系,可用血液循环途径及心脏的腔室结构来理解心主血脉;讲授心藏神时用日常与心相关的成语来理解,如用心想事成、三心二意等来说明心与神志有关。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触类旁通法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其中一个观点是人与自然界是统一体。

  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密不可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周围环境入手,触类旁通地理解深奥的中医理论。

  比如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些作为自然现象每个人都有感知,讲解时教师就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区分自然现象与致病因素的不同,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法

  中医知识抽象难懂,教师讲授时可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使中医学抽象、复杂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如讲望、闻、问、切时,多媒体所展现的大量图片、声音、查体手法,会使学习变得轻松、容易,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中医学基础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医专业课打基础,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基本观点和特点。

  教师只有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探索、改革,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流派间中医调经及用药区别【2】

  在中医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学术流派,这些流派在坚持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和而不同,其相互借鉴、相互争鸣的发展过程亦推动了中医学的的发展。

  妇科流派在当代已逐渐成近10支特色不同的派系,在融入中医各家流派学术特色同时,更具有妇科学特有的特点。

  笔者现以调经为例,选取影响较大的派别从调经思想及用药特色两方面进行浅析。

  1海派

  海派妇科形成于近代上海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鲜明的“海派文化”特色和上海地域特征。

  该流派融汇各派之所长,贯通中西,包容并蓄,充分体现“有容乃大”、“和而不同”与“止于至善”等特征。

  创新性及开放性是其最大特点。

  其医家荟萃,名医辈出,自清末明初到建国以来,上海城区中较有名望的妇科流派10余个分支派别。

  各派大多以家系传承为主,用药特色不尽相同。

  其中位于江湾的蔡氏妇科传承7代,经历200余年,以其用药简练精当,药效迅速而闻名;位于南通的朱氏妇科亦传承4代,因其注重对脏气及冲任的调节,用药灵活多变,疗效确切而名扬。

  由于两家均属传承链较长,影响力较大的分支,故以之为例介绍海派妇科特点。

  1.1调经思想

  1.1.1江湾蔡氏

  蔡氏妇科在治疗上强调养血为先、理血为要,主张“妇人血宜多而气宜少”,“血易耗而气宜结”,治疗月经疾病主张“气以通为顺,血以调为补”的“通调”观,认为各种月经病均应以调摄为主,顺气宜宣达,行血宜和化,滋血需通调,益气当柔润。

  故治疗闭经不尚攻伐,崩漏不专止涩,用药多以理气养血之品为要,而香附更为常用之药。

  早年蔡氏妇科先辈就主张衷中参西,第7代传人蔡小荪教授博采众长,贯通中西,创造性的提出中医周期调治法(调周法),为当代中医调周思想奠定了基础。

  调周法的具体思路为:调经应顺应月经周期。

  月经期以养血活血为主,予四物汤加减,凡经期与经量、色、质、味异常者均可在此期调治;经后期是调经、种子的基础阶段,宜育肾通络;经间期肾气充盛,是阴阳转化、阴极生阳的种子时期,治疗以促使阴阳转化为宗旨;经前期肾气实而均衡,气血充盛,以“育肾培元法”,治疗以维持肾气均衡为原则[1]。

  1.1.2南通朱氏

  朱氏现已传承4代,各代在继承的基础上均对朱氏妇科有创造性贡献。

  第1代朱南山先生认为妇科论治应注重调节各脏之气机,可归纳为调气血、疏肝气、健脾气、补肾气四大法则,其治疗妇科病均以恢复脏腑功能气机为目的,晚年制定了“妇科十问歌”,奠定了朱氏妇科基础[2]。

  第2代朱小南治疗妇科病注重从奇经八脉入手,认为妇科病证虽以冲任督带病变较多,但奇经八脉为一整体,病初则为局部经脉受累,日久则八脉俱病。

  故提倡欲提高妇科证治疗疗效,必加强对奇经八脉的论治,并与脏腑气血的论治有机结合起来[3]。

  第3代传人朱南孙在前辈基础上,根据多年妇科临床经验,认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原则是调节动静平衡,将法则概括为“从、合、守、变”四大要旨,意为反治法、兼治法、恒法,灵活变通。

  即动之疾制之以静药、静之疾通之以动药、动静不均者,通涩并用,更有动静之疾复用动药,静之疾再用静药以疗之者[4]。

  三代传人根据妇科疾病特点,无论在治法还是用药上,均对治疗妇科疾病进行了高度归纳,推动了中医妇科学的发展。

  1.2用药特色

  海派用药简练、轻灵,处方用药一般10~12味,皆常用之品。

  蔡小荪在秉承家传用药简洁特色基础上,融入晚清孟河流派“醇正和缓”的思想,剂量灵活多变,少则10g,多则60g,以病情轻重缓急为据,为蔡氏妇科用药特色赋予新的内涵。

  而朱小南总结出调理冲脉常用药物,以之调经引经[3]。

  另外在剂型上,海派善用滋膏调治各种妇科慢性、虚性及疑难病症,收到较好的疗效。

  2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以历史悠久、医家众多、医着宏富着称于世。

  如着名的四大温病学家叶天士及其着作《临证指南医案》、《温热论》就是新安医学优秀代表。

  而妇科是新安医学中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学科之一,也是新安医学中起源最早、名医最多、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

  2.1调经特色

  该派治疗妇科病充分体现顾护妇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生理特点。

  治疗属血热实证的月经病鲜用苦寒泻火之法,而以“盛其水平其火”之法,认为血热护阴,水盛则火平;认为月经过少、闭经等病是因阴血不足为其本,虚中夹滞为其标,只有三阴脉盈,其气自充,虚滞自除,经血自畅,故以增液行舟为法,富其源流,充其血脉,再行理血调经,临证常以四物汤养血和血为主,再辨证加减[5]。

  新安医家常以四物汤为妇科常用基本方剂,确定了四物汤为调经养血之主方的地位,并创制了桃红四物汤。

  方中以四物汤中地、芍滋阴补血而富其水源,归、芍补肝行阳而疏其水流,充分体现了新安妇科中处处顾护阴血、养血和血的特色;加桃仁、红花增强活血行滞之力。

  2.2用药特色

  常以四物汤作为基本方剂,并随症加减;剂型善用散剂,对痛经、急症、瘀滞证更善用之。

  3孟河医学

  孟河医派妇科学文献很少,鲜见专门从事妇科的医生,但该派医家医着的传世均含有妇科学的内容,代表如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

  其中,丁甘仁为当代孟河医学妇科领域较有影响力者,其《丁甘仁医案》记载调经、崩漏、带下、产后等诸多妇科病种。

  该学派治疗妇科病重视肝脾,有别于传统观念“经水出诸肾”、“肾水少则月经少”支持下的补肾调经法。

  其治疗经、带、胎、产诸症皆不离肝脾,实则泄、郁则疏、亢则柔、虚则养。

  其立法和缓醇正,辨证细腻准确,尤其重视舌诊和脉诊[6]。

  孟河医派遣方用药以轻灵见长,尤善运用“轻可去实”之法,达到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4岭南医学

  岭南地处热带和亚特带,天气炎热,日照充足,常年受暖湿气流影响,天气潮湿多雨,四季划分不明显。

  其独特的气候地理特点造成了其疾病特点、居民体质均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如外邪入侵人体常夹湿邪,居民多阴虚、气虚及痰湿体质等;另外,岭南植物生长茂盛,药材种类繁多,盛产南药。

  上述诸多因素造就了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岭南医学。

  岭南妇科医家流派主要有:粤东蔡氏妇科,其传承13代,代表为蔡仰高、蔡纯臣、蔡妙珊等;南海罗氏妇科,其传承3代,代表罗元恺、罗颂平等。

  现以南海罗氏为主介绍岭南妇科调经及用药特色。

  4.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

  罗元恺推崇张景岳的阴阳学说并深入研究其所着《妇人规》,注重命门水火,善于平衡肾中阴阳;组方重视阴阳相配,以达到阴阳相长、精气互生的境界。

  根据阴阳相配原则,创制了滋肾育胎丸、促排卵汤、助孕3号方等一系列方药。

  罗氏认为经脉不调多在肾经,主张采用或兼用调补肾阴肾阳之法来治疗。

  4.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

  罗氏认为,妇科病首重调经,经调而后子嗣。

  月经病虽在血分,但气血来源于脏腑,日久必累及脾肾,或脾肾累及月经诸疾,认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滋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调经之法重在调理肾、肝、脾和经、气、血,创造性地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7]。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lunwen/31584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