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浩浩美文网!

重返三百年|重返晁留村

心情随笔 时间:2024-03-24

【www.haohaowg.com--心情随笔】

  他怀揣着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情感,无论是巡回办案还是下乡普法,敢打硬拼的军人气质,随时准备出征,奔赴文学阵地一线。下面和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重返晁留村

  重返晁留村【1】

  是使命所在,是命运安排。

  我接到扶风县作家协会唐志强电话,通知我参加县作协、扶风百姓网、扶风在线联合开展的“金果天度、美丽晁留、精准扶贫”采风活动。

  当天晚上,夜不能眠,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初到天度任职的往事……

  天度启名由来已久,据传说在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出征,此地乃一条大河挡住了武文征程,有一船家闻讯赶来,渡武王过河东征取得大胜,嗣后,此地改名为天度,意为天子渡口。

  1989年10月我从县政府办公室调任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宝地天度镇任副镇长,在镇党委成员分工中,让我分管大农业兼管机关日常事务工作。

  当时乡镇工作比较艰苦,下乡入户,基本工具是每人一辆自行车,眼睛已睁,忙到天黑,进村入户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三清三修”,抱玉米杆。

  作为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我既要配合搞好镇上中心工作,还要集中精力抓好分管工作。

  晁留村在当时的天度镇来说,可谓一个大村,具有组多地多,天旱浇地难,产业单一,户穷开销大的特点,为了调整单一靠种植业生活,改变那种“养鸡为买盐,养猪为过年,

  一年忙到头,生活紧巴巴”的状况,镇党委决定,让时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年仅27岁复退军人的伏宏礼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让我和他谈话。

  我第一次来到乔山脚下的晁留村,见到了这位中等个头,淳朴厚道的退伍军人、农家汉子伏宏礼,我和他交谈完毕,第一感觉,他是一位重实际不善言词、

  思维清晰,条理分明,有责任担当意识,理想信念坚定的基层干部,镇党委选对了人。

  实践出真知,历练长才干。

  在天度镇工作的四年中,我下乡跑的最多的村是晁留村,工作中交往次数最多的人是伏宏礼。

  当时,镇政府把晁留村定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点,每年平整土地二、三百亩,在全县冬春季农田基建现场会上介绍经验。

  在我悠悠记忆里,最难忘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为了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迈向小康,动员群众广栽苹果树。

  镇村组干部组织每十户一名代表到南阳镇坊村,本镇鲁上、永平村参观学习,组织村组干部去礼泉县烟霞镇学习取经。

  然后,三级干部又逐户做工作,开会议方案,征求村民意见,动员村民广栽脱贫“摇钱村”。

  村书记主任带头示范栽果树。

  认识提升思想通,村民们纷纷觉悟,购果苗栽果树,当年果树总面积达到500余亩。

  第二件事是浇地和防治小麦吸浆虫病。

  由于晁留村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当时水费举高不下等原因。

  当地群众习惯了靠天吃饭,不愿冒风险摊成本浇地防虫。

  干部在大小会上津津乐道讲浇地防虫的好处,群众个个听得昏昏欲睡,有的群众甚至发唠遭说:“说得比唱得好,若我们投出了钱收不回来谁管呢?”

  镇村组干部改变方法,一户一法,一人一策,算账对比,入户说教,终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配合镇村完成了浇地防虫任务。

  村支书伏宏礼忙完公事后还要回家帮助妻子料理家务,成了全村最忙的人。

  伏书记为村民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感动了镇村干部,感动了父老乡亲,受到了县镇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

  往事回顾,环境艰苦条件差不堪回首;今朝采风,卫生文明换新颜欣欣向荣。

  重回晁留,格外亲切,满目惊喜,宽阔平展的水泥硬化公路、街道,替代了晴天卧头驴,雨天能养鱼,车过土飞扬的乡村公路街道;绿化、

  亮化、美化的村庄环境替代了原先“三堆”满街道、脏乱差臭的环境;该村三千余亩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带动助推了晁留果品市场、运输等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投资最大的上千万元果品贮藏冷库和规模销售市场吸引了千余家果商来晁留淘宝发财。

  县镇村三级精准扶贫,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晁留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助力。

  啊晁留,你已今非昔比,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梦中向往的晁留已美梦成真,名符其实的金果晁留、美丽晁留、文明晁留、富裕晁留,幸福晁留正在变为现实。

  新青年下乡【2】

  作为参与2017年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的首批高校,我校青年学子组成志愿服务队,走进蔡甸、江夏、黄陂、新洲107个村,广泛开展结帮扶。

  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化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五大行动”中,学子们赢得了实践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社会的难得契机。

  农村的广阔天地张开怀抱,迎接着学子们挥洒青春的激情。

  江汉大学公众号开辟专栏“新青年下乡”,刊登学子们献身武汉城市发展的心路历

  我们为何会留恋一座城市?因为认同。

  这种认同,最直观的是来自对这座城市物质生活水平的认可,但更重要的是对这座城市文化的认同。

  认同的基础源自了解,而了解的前提则是亲近。

  因此,唯有亲近武汉,我们才能了解武汉;唯有了解武汉,我们才能认同武汉;唯有认同武汉,才会扎根武汉、建设武汉。

  在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的出征仪式上,通过与陈一新书记的交流,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武汉市城市发展,不忘农村建设的人文情怀,感受到了一座城市最真诚的邀请。

  大学生是一个拥有智慧、创造和活力的知识群体,农村是一个大有作为,饱含机遇的新天地。

  作为“新青年”主体的大学生应该主动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与农村的资源相对接,在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江大学子,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黄陂人,生长在农村,也时刻关注着农村。

  大江大湖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

  素有江城后花园之称的黄陂区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兴城区。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服务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在黄陂农村地区也散落着初成规模的农家乐。

  但是,无论是景区的开发还是乡村旅游的拓展,都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而今,“新青年下乡”活动正好为助力黄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对较高,高校也有较为成熟的创业平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也有政策支持。

  通过“新青年下乡”的活动,可以充分将高校创业资源、大学生群体的智力资源和农村旅游资源相结合,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开发设计旅游产品,

  挖掘个性定制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大学生创业服务农村,既能让大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推动魅力乡村的建设。

  为了城市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

  老人没有儿女的照顾,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孤寂的心,需要呵护和慰藉。

  倡导“新青年下乡”,送文艺汇演、送医疗服务,开展日间托管,让大学生以青春活力传递知识,以专业优势服务农村群众,彰显的是一座城市关心老人、

  关爱儿童、关注农村的大爱情怀。

  百湖相拥的武汉市,因水而兴,参与“四水共治”,营造生态武汉,宜居武汉,是每一位武汉人的共同心愿。

  大学生群体不仅可以开展科研实践,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参与水污染的治理,也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传递水资源保护的小知识,为打造绿色武汉贡献力量。

  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基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利用所在高校的创新创业平台,凭借政府政策的支持,

  积极地回应这座正在复兴之路上奔跑的城市对我们发出的最诚挚的邀请。

  走出象牙塔,走向大熔炉,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了解这座城市的情怀,感受这座城市的智慧,认同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精神,

  逐步从客居者变为主人翁,从旁观者变为力行者,让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变为你心中最难以割舍的乡土之情,了解它,热爱它,并建设它。

  三下乡出征小感想【3】

  2017年7月1日在大运动场,我们举办了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的出征仪式。

  我们“勤义乡畔”实践队在前期工作准备下,也即将开始我们的旅程。

  我作为支教组的组长,有着重要的责任。

  从招募成员,分配教学任务,安排课表到备课,在组员以及队伍成员的配合下,各项工作都顺利完成,做好了必要的前期准备。

  对于这个实践项目,我也是一个新人,幸得有师兄师姐传授的经验和小伙伴的帮忙,我也慢慢了解了工作,对工作熟悉起来。

  支教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上课,进行课堂考勤,维持课堂纪律,课后学生的安全护送...我们开展的第一课堂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科学

  第二课堂则分为兴趣课堂和艺术课堂,兴趣课堂包括:手工、绘画、棋艺、体育游戏、故事课堂。

  艺术课堂包括:朗诵、手语、健美操、武术、话剧、音乐。

  我们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开展多元化课程。

  希望学生在这短短的10天里面能开心地学习和玩耍。

  此外,支教组的各个成员也会积极配合其他组的工作,发挥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得我们实践队能出色地完成我们的调研主题和各项工作。

  还有2天时间,我们便开始我们的实践之旅,内心既有期待也有紧张。

  这两天一直在提醒队伍其他成员认真备课,检查课表,以一个饱满的状态迎接我们的学生。

  期待我们的三下乡,相信会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经历。

本文来源:http://www.haohaowg.com/qingganrizhi/317623/

推荐内容